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汶上县南旺镇的汶水入运处。南旺居古大野泽之滨,历史悠久,素有“水脊”之称。
明朝初期,因运河河道淤塞,自济宁至临清一段,漕运不通,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遏汶,驯服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七分北流,以济漳、卫;三分南流,以济黄、淮,而漕运通。后建龙王庙于此,故取名为“分水龙王庙”。
龙王庙大殿,殿长27米,宽13米,高13米,红墙绿瓦,朱门屏风,飞檐斗拱,斜山站角,挂有风铃,四梁八柱,重梁起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殿内塑有神像22尊,正中是龙王坐像,高约3米,像前左右塑有两尊站像,一持“印玺”一持“圣旨”,再前有一木刻站像。左边靠后墙也是两尊坐像(一为漳漕河督大王,一为金龙四大王);右边靠后墙也是两尊坐像(一为宴公、一为萧公)。殿内靠山墙的两则,各塑四尊站像,各持不同的武器,而服饰有别、神态各异,其中包括风神、雷神、雨神、闪神、雹神等;右前角和左前角塑有“土地”和“运河指挥”坐像及四尊站像,均塑工精巧、栩栩如生。
殿内上方并悬匾额30面,是明、清两代官神名人所书。一进殿门,便有“劈流神勇”4字匾额高悬,正中上方悬挂“广济分流”“疏流利运”“庥被汶泗”3面匾额,两边有“总制分流”、“广济群生”等匾额。
龙王庙当年香火颇盛,至20世纪40年代尚有僧6人,地1000余亩,20世纪40年代末,僧人纷纷返俗。此庙逐渐疏于管理,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尤其严重,龙王庙大殿、水明楼、戏楼、牌坊等建筑被毁坏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