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离我已经越来越远,很多事已经记不起来了。我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次高考头一天失眠了,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第二天天亮起来走路到隔壁学校参加高考。当时失眠我并不认为是因为紧张引起的,但是若不是因为紧张,我也说不出别的原因。虽然失眠,但是好像对我的考试也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因为一整天我没有因为瞌睡而答不了题。
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还差几十分就上本科线,对于这个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是我正常的水平,我并没有因此难过,因为考试前就已经有了大不了复读的想法。当收到大专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兴奋也没有难过,觉得读个大专也行吧,于是在开学前去高中学校办了转团手续,那时要去的学校是湖北的一所大专学校,学中医的。本来已经跟同去湖北学校的同学约好了哪一天一起去,结果在办完转团手续的时候,去了趟县城的表姐家,表姐夫的一番话,让我放弃了读大专而选择了复读。
表姐夫说:学医的人,学个大专,才学三年,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又是去外省,以后出来找工作都难。而且湖北**(指我要去的学校所在地)那个地方很乱,你不去惹别人,别人会千方百计找你茬,讹上你。说得我很不害怕,于是想着放弃读大专了。
还有一件事让我决定放弃读大专的原因是,去转团关系的时候,有位老师说:想不通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去外地读大专,又不是什么特色学校,大专在哪里读都一样,主要是去了外地读大专,就业的时候在当地竞争不过别个本地生源,回来本省找,也不太好找。读大专还不如在本省读,不仅省学费路费,就业也有一定优势。
因为表姐夫的话和一位体育老师的话,让我放弃了读大专,选择了复读。
复读的时候,我选择了县里一个比较好的高中。当时因为报名报得早,进了尖子班,后来和我一样分数的同学因为报名晚了,只能进普通班。进尖子班让我认识很多很厉害的同学,我的分数在班里是排在挺后面的了,很多同学都是差几分上本科线,有几个还上了重点本科线的,因为没有考到理想学校而选择复读的。在复读班,我见识了真正聪明的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天资聪慧。也感受到了普通老师和厉害老师的差距。同样的知识,厉害的老师,他能用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吸收的方式来讲解,至少像我这种笨学生,有厉害的老师讲解,我更容易接受。
难怪人家说名师出高徒。同样资质的一个人,不同的老师教育,效果大不同。也难怪,那么多中国父母倾尽一生的要买学区房。
我在想,如果一开始,如果不是因为那几分之差,或者我选择了高价读,会不会第一年我就考上了本科。
我还在想,如果我选择了读大专而不是复读,如今的我会是怎样?会不会是在某个医院当医生,整天和病人接触。我最终选择了复读,后来考上了本科,最后进入了制造业,整天和生产工人打交道。我不知道前后的选择哪个更好。若是当了医生,那身上就会负有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所有的病人负责。而如今,当了一名技术员,责任没有那么重大,所在的岗位压力也不算大。人生过得波澜不惊,普普通通。
而如今看来,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向往和憧憬而选的。无论是哪一种选择,似乎都是为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而选的。从小到大,都未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的引导,让自己往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发展。读书的目的,好像都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如果终极目的真的是这样,似乎高考并不是那么必要。工作了那么多年,觉得有个大学文凭,并不能决定个人收入的多少,也不能决定个人工作的稳定与否。大学文凭,是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跨入某个门槛的机会。
到现在才明白,大学专业的好与不好,其实应该针对个人来说,喜欢的,就是好的。而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好就业、热门的专业才选。搞得大学期间,所有的课程,都是应付式的为了学分而学习。如今回过头来看,才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大好的学习机会。
有些人,比如我,总是要经历了很多,走过很多弯路,才真正的学会思考,才真正明白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某些事,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前,总认为大学,是学习道路的终点,如今,才明白,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起点,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