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给大家推荐的书:《偷书贼》,我并不喜欢这个书名,有些其貌不扬的意思,但并不耽误它成为超越《追风筝的人》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同样是战争题材的小说,《偷书贼》的人物要比《追风筝的人》复杂,也更丰满,《追风筝的人》以内心刻画见长,而《偷书贼》则兼具了心理描写与人物客观活动的刻画,尤其是以死神的口吻,将残酷的战争展现在一个小女孩儿面前,而这个小女孩用知识的力量顽强地武装了自己,并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也可以给孩子读一读,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做父母的并不能代替解决,而知识可以教会他们应对将来的一切,所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死神开口说话了,他甚至是善良的,他旁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盖世太保的罪行,包括他们对犹太人的迫害,包括狂热崇拜希特勒引发的平民纷争,还有战争带给每个人的不幸。死神在收走人的灵魂时深深叹息,对苦难的百姓和受迫害的犹太人抱着深深的同情。它理智的描述着战争带来的毁灭却不做评判,但每个读到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思考:为什么非要有战争?而被叫做偷书贼的小女孩开篇便在第一次亲临弟弟的死亡后,开始惊悸地做着噩梦,同样做着噩梦的还有那个被藏匿起来的犹太人,他们同时选择了文字来充实自己的力量,让书成为顽强活下去的精神支持。小女孩偷了十四本书并学会了阅读之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她不仅让自己逐渐强大,并且在无知无觉中帮助犹太人燃起生的希望,帮助战争中的人们战胜恐惧;犹太人从小女孩儿身上汲取力量,用油漆涮白了旧书纸张,自编自画了两本插图本小说,而这些书籍与文字,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只有苦难和恐惧,而是爱与快乐。
生的爱与快乐,可以让人不畏艰难险阻,但死的惨烈与痛苦,怎么能抵挡得住悲伤?死神以理智、冷静甚至是幽默地视觉,让死亡变得如轻飘飘的白云,来去都无声无息,似乎死亡该是如此理智与平常的,如巧克力色的天空,如漂白的床单,但真正的冷静是战争引发的思考,文字的力量战胜了饥饿,战胜了恐惧,但能敌得过战争的炮火吗?连死神都在沉思:为什么有关于此的文字如此具有毁灭性,又如此熠熠生辉?
特喜欢作者的文字,波澜不惊又洒脱睿智,总让人忍不住要拍案叫绝,那些幽默的语言是我一直想要努力达到的,但我总将文字排列得很伤感,一如同学说我有着忧怨的眼神,也许,对于文字带来的喜悦,我所能体会的还不够多,所以我不能如此理智又如此冷静地指挥着文字,让它成为美丽又色彩斑斓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