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松蔚认知思维16讲》第六节构建论:把问题变成资源的新思路。
“问题?”什么是问题了?我们为什么会把问题认定为问题了?我原来觉得问题是阻碍我做事遇到的难题,需要多花时间去解决的事情,是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我不擅长人际交往,我会觉得我社交方法有问题,我的心理不行,遇到一些莫名其妙或者突发的事情会很紧张不知所措,我觉得这些也是问题。这些真的是问题吗?在课程里我找到了答案,这些是我认为它是问题,所以它才是问题。不擅长人际交往可能是别人没有找到让我很舒服地打交道的方法,激发了我内心的防御机制。遇到事情紧张是很多人都会发生的反应,只是有的人不会表现出来那么明显或者他的反应比较快直接忽略了紧张,而不是遇到事情紧张就是一个问题。
这节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命名“,也就是给一个现象起名字。
“我们给东西起过名字吗?很少。我们小时候看到一个东西不认识,问爸爸妈妈:这是什么啊?爸爸妈妈说:这是桌子。我们就记住了,这是桌子。这不是我们起的名字。只是听到别人这么叫,我们也跟着它叫。在传统的概念里,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你叫它桌子,因为它是就是桌子。【桌子】是它本来的属性,我们只是在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属性。但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刚好相反。我们说的是:它之所以是桌子,是因为我们把它叫成了桌子。”这一段读完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概念?概念让我们用简洁的语言认识一个事物。比如上面的桌子,如果我们用语言描述它:上面有平面,下面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东西、吃饭、写字、工作等。是由平板、腿和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如果我就说桌子你马上就能想到上面我所描述的物品,这就是概念的好处。但是我有时候会把概念上“色”,觉得“紧张”就是不好,“内向”就是问题。有什么办法吗?
有。”我们可以给紧张换一个名字,不把它叫作问题,而是把它叫作一个过程,它是通向放松的必经之路。[紧张了,好事,说明你开始放松了,请继续保持你的紧张],这是一种很好用的放松方式,叫作悖论放松。”我最近用这个办法放松了好几次,发现我的心态正在慢慢变好,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紧张了。当我把它从新命名那么我也在从新定义它,我不再把“紧张”定义为问题了,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我就很容易获得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