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迅 (近代)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以前上课时,也给学生讲过这首诗,但是完全是简单粗暴的照搬百度的解读,说完我自己没有什么感触,估计学生也没有什么印象。今天读到孙绍振《名作细读》里解读这首诗,更觉得直接传递给学生没有分析的结论,简直是误人子弟。
《自嘲》是作者的一副自画像,鲁迅先生还写过另一首《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说《自题小像》是一幅庄重的自画像,那么《自嘲》就是一幅漫画。
本首诗的语言很有特点:通俗的口语词汇与典雅的文言词汇混合使用。
比如,“运交华盖”是文言;“翻身”“碰头”是口语;
“遮颜”是文言,“破帽”是口语;
“载酒”“泛中流”是文言,“漏船”是口语
这种不和谐有一种奇特的趣味,叫做谐趣。
鲁迅利用这种不和谐,表面上是在嘲笑自己,其实表现了对人生现实的一种姿态:即使如此狼狈,也无所谓。
语言的形式是我个人在讲课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
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正是这样的语言才有了这样的效果,文章的效果离不开语言。
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对文本的分析,注意语言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