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技能就是写作,谈到写作,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
学生时期,为了凑够语文试卷上的600字作文而苦思冥想。那是的我最喜欢用议论文的形式,三段论方法。3个论点3个事例,一篇作文凑够字数了,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女神而偷偷写的情书。。。。
毕业后,为了获得一份好offer需要反复打磨好简历;为了打动甲方爸爸而熬夜写方案;为了更好的提高效率而写的年终总结。
其实写作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身边。每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与人协作,链接资源,获取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有效沟通的能力;而沟通质量决定着你链接资源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的是通过QQ、微信实现与用户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用文字精准表达思想,所以文字表达能力决定了你的沟通质量。
举个例子,用微信加好友,大多数人的通过话术:“你好!”或者我是某某群的谁。而会表达的人,则会从用户角度三两句话就搞定了,让双方都很愉悦。
再举个例子,在社群里,某人提出个问题:怎么写作?,这个话题很大。会表达的人会这样提问:我目前在运营公司公众号,公司时做什么的?公司最近想推送一篇软文,我想请问下软文大概要怎么写更具有吸引力?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就不一样。
写作能够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写作助力职场。所以会写作就是会说话,写作和演讲成为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2015年底,缘于朋友圈好友的推荐,让我接触到了知识付费。当时课程老师要求我们每人都开通公众号,开始去写作,当时也没重视,只是想学习些知识。开通了没去写。(个人的意识程度是很难改变的,除非环境的变化,或者确实看到身边的人做到了才会有所重视)。
到2016年6月份才开始去着手,可是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该记录点什么东西?当时正在看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就写了篇读后感,算是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写作构思过程会倒逼自己去思考。想起离自己最近的告别死亡的一件事情。盛夏的某天早晨奶奶悄悄地离开了我,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暑假时候照顾她,骨瘦如柴的身躯,看着都让人心疼。。。去思考奶奶因癌症死亡带给我的启发。
写作这件事情,不是要要掌握了多少技巧才开始写;而是先摆好心态接受自己写作差这个事实,实际上也没有人在意你。迈出写作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第一稿都是臭狗屎,好的文章都是练出来,改出来的。
公众号连续更新2篇读书感悟之后,就断了。。。。。。
现在反思起来因为自我的意识层面,没有找到写作的内在驱动力,没能持续地写下去。另一个是心理方面(自我设限),怕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烂,在意别人的评价等。只有积极主动寻求反馈,才能持续不断地写下去。。。。。。
2016年断断续续在简书上更新了几篇读书笔记。随后在印象笔记写了几篇自己的情感日志,主要记录自己的情感。。。
直到2018年5月加入007不出局,自己才开始在网上公开写作。参加弗兰克的写作训练营返现打卡,参加猫叔行动营的21天打卡输出,以及自己在111班级值月生复盘。。。。。。
加入111拼搏班,通过写作与点评,才发现自己更擅长写干货技巧类文章。发现自己会去思考标题怎么写?如何去收集素材等,当自己写的几篇干货不错,会主动去发到各个群里,从而激发自己更好地去写作。
公开的写作带来的进步,人其实是极其在意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
借助公开的力量,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标准。比如007的班级点评,通过点评就会越发现自我文章的弱点,自己的表达战友是否理解了?结构逻辑如何?战友读完了是否有所收获?。。。。。。
借助外部反馈,可以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比如简书的文章,可以看书这篇文章阅读量多少、点赞数如何、留言如何等。可以看出自己写的文章如何。
完整地写作需要作者创造优质的内容,打动用户,引发用户留言或者转发。
公开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驱动自己持续写下去。加入007 这个社群,战友们一起写作,相互监督,干掉惰性。持续7年写作时光。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正如覃杰所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写作是一种思考方式;
写作是一个有利无害的必备技能;
写作是最好的个人投资;能产生复利作用。
持续写作从当下开始,你就远远抛弃了80%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