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主题阅读” 做到精简课时

“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精简课时

教师要转变“教教材”的理念为“用教材教”,教重点而不是教课本,“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避免繁琐环节,集中内容,一课一得。

如何“以文带文”,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单元整组、内容统整?

1.单篇精读:

【习得】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文本阅读:

【实践巩固】练习默读、跳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练习掌握常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力,培养思考、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促进儿童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单元  一主题

以文带文“1+x”

每讲一篇(精读课),附加若干篇或相关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可在课内安排,也可在课后。

阅读操作方式:

一、“一篇”带一篇”

(一)课时安排

两课时①1.5    +    0.5

      精读课文      引申文章

            ②1      十        1

精读课内文本      把课内外比较阅读

            ③略读课文

1课时,课内+课外一篇

(二)关联性

人文主题/表达方法/作家作品等某一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关联性

例:表达特点(心理描写)20.学会看病 5.剥豆

例:表达特点

《北京的春节》老舍 精读1课时

《除夕》斯婷《过年》梁实秋(主题阅读)

例:三上阅读策略单元    预测(四七单元)

(三)教学

避免两张皮”,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保持一致。

角度:人文内涵、表达方法、阅读策略、作家作品及作家作品及教材单元“语文要素”。

关键:连结、融合。

二、“一篇”带“多篇”

“一篇”指语文教材里的一篇(一组)文本,带的“多篇”指的就是由“这篇课文”拓展延伸的课外的一组文本。(关联性)

人文内涵、表达方法、作品体裁、作家作品、阅读策略等某一方面的关联性(即“主题”)

例如,主题:阅读策略  主题:如何得出寓意

《寓言两则》——人教四下

带:《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滥竽充数》

又如,主题:作家作品

主题:作家童话里的多样风格

《去年的树》新美南吉——人教四上

带:《小狐狸买手套》《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

三、课外多篇

(一)聚焦表达特点

1.故事里的环境描写

2.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3.古诗中意象(“酒”)

4.“铺垫”……

(二)聚焦阅读策略

1.如何预测(提取信息、推论、比较、联结、判断)

2.如何提问

3.如何概括主要内容……

(三)聚焦人文内涵,启发学生思考

神话中的偷窃者、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吗、大气和小气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我的第一次、孔子的故事、我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文带文”教学设计要求:

一、“一篇”带“一篇”教学设计

要求:小组研讨,在课内文本精简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延伸文本的教学,写出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二、课外多篇(独立单元)教学设计

小组研讨,设计独立单元的教学,写出具体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1.先确定文本间的关联性,再集中一个或两个“主题”。

2.围绕“主题”设计(参考课后题)几个话题——通过话题,引导孩子回到文本内容,引导孩子比较发现,引导孩子交流讨论,引导孩子思考表达。其中,五六年级布局谋篇的结构习得很重要。

注意:多提统整性问题、比较性问题、思辨性问题、诠释性问题等。要有一些统整性的梳理、此较和总结。


【延伸】不只是读散篇作品,还要有“整本书阅读”。(温儒敏)


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内容的选取,给孩子的阅读以方向;策略的授予,给孩子的阅读以支架;视野的开拓,给孩子的阅读以境界。

我们在教好课内的同时,也要延伸课外,既能教好教材,又能帮孩子构建更丰富的母语课程,带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