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正书院】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我们因为在每一个层面走的都是中道而成为中国人。
家庭,其内是自己、老人、孩子,其外是社会、国家、天下。
在这一点上,我们既不是以自己、老人、孩子为中心的思维,也不是以社会、国家、天下为中心的思维,而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思维。故,构成我们这个大社会的最小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
退,我们有可休息、休养的家庭;进,我们有可作为、奋进的国。
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和活法,那我们就因为背后有个家庭而永远不会有孤独、郁闷、焦虑、分裂……等精神忧患;因为前面有个可以大有作为的世界而永远都有活着的希望、热情、价值……等开阔天地。
自有孩子那天起,三代人中,我们也在中道上。
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在中间。
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我们就象担着一个担子一样,肩负着老人的晚年生活与孩子的长大成人。
我们担着昨天与明天活在今天,也是中道。
中道意味着担当与承载,意味着我们得立定脚跟站直了,意味着我们不可能指望、乞求依赖于他人,我们只能靠自己!
中间的位置不仅仅是尊位,更是承载与担当之位,是正位,是责任之位,是重位!
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责任意识还没有萌发,力量不足以承担,状态不足以服人……他承担不了这个家庭与命运之重!
无论是吃饭还是照相等,把孩子放在中位上本身就是我们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以和谐稳定的状态和坚定不移的追求坐在这个中正之位上,就是儒家所言中正平和的境界。
这不是一种虚荣心得以满足的表现,而是一个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男人)的坚定与力量的外显!
一个人活到这个份儿上,不是一种幸运吗!一个老人有这样的儿女不是一种幸运吗!一个孩子有这样的父母亲不是一种幸运吗!一个家庭有一个这样的人不是一种幸运吗!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国民不是一种幸运吗!
每个人的两边都有人有事,走中正之道就是凭自己的力量给两边以精神性的支撑。
我们走的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路,各归其位以及肩负起自己位置上的责任是我们面对自己的百年人生、家庭老小、社会时代、国家民族所首先思考的。
心中有道,脚下有路。叫道路。
贯通了心中之道,才有可能走顺脚下之路。叫通顺。
这是我们论道优先的价值所在。叫知行。
—— 闫贵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