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的料,再努力也没用......”
前几天看手机妈妈群里有位妈妈发消息抱怨,意思是自己家孩子学习不好,还不努力不好好学。真让人头疼。
大家都在热心帮她分析原因,她就是认为孩子天生比较笨,还不努力学,好像努力了也没有多大用。看看学习好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就是不成材。
这时另一个妈妈给她提出建议,孩子学习不好,可能是目前你给到的方法不对,你要因材施教。
她回答说,什么因材施教?我看我家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就是混混日子的学渣,算了,天生如此,怎么能够希望他成材呢。想想自己都可笑。
群里大家都无言以对。
这位妈妈认为把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直接归结于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没有办法改变了,其他人也无能为力了。
说到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还有个人也曾被自己的父亲这样认为的,但是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先来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反转的。
这是在古时候南北朝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爱读书,不好好学习。他的父亲学富五车,学识渊博,为国效力。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吃皇粮的公务员。他经常教导儿子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将来为国效劳。古人教导孩子和我们现代人一样的,希望孩子成材。有所作为。但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记不住。常常被父亲骂。父亲骂他不成器。不是学习的料,看来给祖辈丢脸了。父亲这样的教育孩子,孩子信心受挫,更加不爱学习了。
一天他再次被父亲批评,碰巧爷爷看到了。他爷爷觉得孙子不是儿子说的那样,而是儿子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对。于是爷爷就开始带着自己的孙子。
这个爷爷叫祖昌,也是一位高级官员,主管土木工程的。因为工作关系,爷爷经常带着孩子去工程现场,让孙子看看这工地上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是怎么干活的。孩子跟着爷爷去,什么都感到好奇,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爷爷就给孙子讲解。
爷爷带孙子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很多山川大河,田野村庄。他对这些河流,,草木山川和各种建筑物兴趣浓厚,加上爷爷经常指点。野外晚上看星星,爷爷给讲“斗转星移”。孩子又对天文知识感兴趣了,爷爷就把他带去拜访当时的天文学家何承天,去学习天文知识。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这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个孩子他就是祖冲之,他的成就大大的超过了他的父辈和祖辈。成为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也被自己的父亲贴上标签,认为学习不好不成材。他爷爷却引导他走向了一条学业有成的道路,为什么?要是祖冲之的爷爷对他不管不问,他爸爸认为他就是不成器,成不了材,他或许就成为碌碌无为的一个普通人了。没有爷爷的的指点,他也不会有如今的成就。
引导孩子的主动学习,不得不说另一人,《窗边的小豆豆》里提到的小林校长。
他的教学理念就是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呵护孩子的天性,天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在自然学习中学习关于世界的知识。书中的小豆豆就是被其他学校认为的“问题“”儿童,父母把小豆豆送到小林校长这学习,她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后来也成为日本著名的作家,演员。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我之前听北大教授王晶老师的讲座,她说到这样一个真实事情。
有个女孩,学习不好,勉强初中毕业。家里人觉得孩子还小,就花钱上高中,可孩子就是不愿意去,不爱学习,跟家里人闹别扭。家人没办法,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待家里,以后工作就是做简单的体力活去吧。为了女孩,家人最后找到王老师这里来。孩子送过来后,王老师就问她你喜欢什么,孩子回答玩。王老师就问玩个你擅长的我看看。孩子就顺手把桌上的苹果拿起来用水果刀在上面刻画图案,家人就说孩子成天就知道玩这个,说了也不听。学习不好主要是这个原因。王老师给家长建议孩子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就爱学习,让孩子往这方面发展啊。学习不一定是坐教室里看书。家长听了照办,把孩子送去专门学雕刻。孩子正是兴趣所在,主动学习,非常勤奋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练习手工。现在女孩在国外就从事这个行业,做的风生水起。
开始女孩的家人也认为孩子不成材,好在家长寻求方法,让女孩得以发展自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做出了成绩。如果一味的让女孩去学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效果会怎么样?大家都可能想到女孩平平凡凡的读过几年书,再去做几份工作,结婚生子过自己平凡的人生,不会有什么出国工作的机会了吧?命运就是那么神奇,发现孩子的特质,引导孩子,将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人生轨迹。
哪有什么天才呢?
哪有什么天生不是学习的料
?哪有谁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做什么的呢?
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种,学习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学有所成的道路更是如此。
不是所有的孩子就得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就能输入进去,学习很好的,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更应该多思考些,孩子到底适合怎样的教育方式,什么样的方法孩子学习接受快一些,还要轻易的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吗?
@��0]��n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