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100个人,你勤奋吗?估计90个人会说自己穷得只剩勤奋了。勤奋这个东西,是有刻度的。6点起床的,可能比8点起床的勤奋;4点起床的,可能比6点起床的勤奋。你要基于比较,得出自我认知。
但是以我之见,「勤奋」不太像是人的天性。勤奋都是为了别的天性而勤奋。有车不坐非得走路去,那是为了健身或者为了省钱。有的人自己的活干完了就帮别人干,那是出于同情心和友爱。有的人闲不住没事儿也得找点事儿做,那是为了追求掌控感或者为了对抗无聊。
勤奋是努力的山寨款,我个人相信努力。但努力和勤奋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努力中可能包含了勤奋的成分,但对于努力而言更重要的是方向、方式和目的,而不在于时长和付出。
勤奋的人往往比较懒,他们不肯去真正努力,总是幻想高强度地简单重复就能带来质变,以此掩盖他们回避问题实质的事实。最后又把一切归结为他人聪明。
聪明人才是黑白的,真正聪明的家伙总是超出我们的理解范畴,把人分为天才和俗人两类。笨拙则是彩色的,有各种各样的笨拙,不同层次的笨拙,而且笨拙在一个人身上也可能根据时间和场合的不同而不同。
勤奋的价值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笨拙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自己因为他人的言论,相信了自己是个笨蛋,这才是个大麻烦。因为每一次证明自己笨拙,大概只能说明自己不适合某个领域。在这种时刻,最为紧要的事情是继续前进,赶紧再尝试一个新领域。但是,如果他们认定了自己是个笨蛋,那么多半就不愿意去尝试了。如果他们又听信了勤能补拙的说法,继续重复简单的劳动,大量投入时间精力,其结果是更加挫败,于是更加强化了自己是笨蛋的自我认知。
勤能补拙也是同样的原理,因为它总是能很方便地给出一种针对现状的解释:你没能弥补起来,说明你勤奋得还不够,而勤奋永远没有最高形态。所以,对于我们“笨蛋”来说,最好不要寄希望于用勤奋去弥补什么,而是去找到让自己愿意主动勤奋起来的领域。
雷军曾经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战略思考,是每个CEO不能推卸的责任,不可没有的能力。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得太轻巧了,普通人做事情不就得一件一件做,哪有那么容易偷懒的事情啊”——我不是教你偷懒,偷懒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知道自己懒;还有一种懒是偷偷地懒,用你的勤奋和忙碌在偷懒,用你低品质的奋斗和挣扎向自己和别人证明自己并没有偷懒,这是一种更致命的偷懒。
我们都是些石块,生活和工作就是激流。在激流里不断冲刷和打磨,于是我们就会慢慢长出自己独特的形状来,这是没有办法靠思考就能够思考出来的东西。
遇到困难时,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