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申遗成功的喜讯如同一束绚丽烟火,绽放在华夏大地的上空,中华儿女的心中涌起无尽的自豪与温情。这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一项传统节日的认可,更是世界向中华文化投来的惊鸿一瞥,背后蕴藏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分量与当代中国的守护决心。
春节,萌芽于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历经岁月打磨,早已超脱时间刻度的范畴,化作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的坚固纽带。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桌旁,几代人围坐,笑语晏晏,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喜庆的春联,是民间艺术美学的集中呈现;震天动地的鞭炮声、灵动俏皮的舞龙舞狮,唤醒沉睡大地,寄寓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彰显古老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祈愿。
从国内视角看,春节申遗成功是文化传承的“强心针”。城镇化进程风驰电掣,乡土社会格局巨变,不少传统民俗在快节奏生活冲击下岌岌可危。年轻人奔赴都市逐梦,乡村空巢化加剧,年味似有淡化之势。申遗成功扭转这一困局,令古老习俗重焕生机。各地民俗博物馆、非遗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剪纸、糖画技艺有了传承新人;“互联网 +”为春节注入活力,线上春晚、云拜年让游子跨越山海,共赴团圆。
在全球化的壮阔浪潮中,春节申遗成功更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孔子学院的课堂上,外国学子手握毛笔,学写福字,感受汉字魅力;纽约、巴黎等国际都市的唐人街,舞龙队伍所到之处,围满金发碧眼的观众,啧啧称赞;春节主题的文创产品风靡海外,汉服、中国结供不应求。世界借此窗口,触摸华夏文化的温度,领略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与生活智慧。
当然,申遗成功只是开端,守护春节文化任重道远。政府应加大文化资金投入,修缮古旧民俗村落,扶持民间艺人;教育体系要融入春节民俗课程,编写乡土教材,让青少年从小扎根文化土壤;文创产业深挖春节内涵,打造爆款产品,激活文化经济价值。身为华夏子孙,我们也要重拾仪式感,放下电子设备,投入年俗活动,让春节在烟火日常中生生不息。
春节申遗成功,是荣耀,更是使命。它像一束光,照亮文化传承之路,鞭策我们守住民族文化根脉,让古老春节在时代星河中熠熠生辉,为人类文明多元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