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 与 老师的课后提问
阅读前提示:
1.本次课程,老师提到的所有书单都是非必买书单,但是鉴于很多家长表示希望提高学习效果,我们为了大家方便就特地把老师讲课目录里提到的书目给大家列出来了,但是这些书依然是非必买书目。
2.书单中没有出现的老师及课程,即表明此老师暂未提出参考书目;
3.本书单为第2次更新(蓝色标记),时间为2月22日。请长期收藏此笔记/链接,可随时收看到资料更新。
人文通识课程1(初阶)·万物启蒙
第一类课程:钱锋《万物启蒙》
《万物启蒙·竹》、《万物启蒙·茶》,钱锋著,济南出版社/2016-4
万物启蒙系列《瓷》、《桥》、《石》待出版
第1课推荐课后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朱光潜《诗论》、潘富俊《草木情缘》
第2课推荐课后阅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电影:《蜩之记》
老师留下的课后问题:
1.为什么中国没有详细描写蝉的科普书籍?
2.为什么西方没有产生蝉的文化?
第3课推荐课后阅读:茅以升《桥梁史话》、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老师留下的课后亲子任务:
1.以课程中所述的几种不同的河流为例,设计简易过河方案,画出示意图,写出理由,并分析优缺点。
2.带孩子以家附近的某座小石桥为例进行测绘,并按比例精确绘制测绘图。注意观察石块之间的连接。
3.亲子合作,能否用一把筷子(20根以上),不用任何固定,搭出叠梁拱的基本机构,确保不散架?
第4课老师留下的亲子问题:
1.为什么云南普洱的茶树这么高大?而江南的龙井茶很矮小?绘制一张中国/世界茶叶分布图,观察特殊的茶产区,分析其地理环境。
2.用一杯比较清淡的绿茶水,放入提前准备好的铁锈水,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再再变色的茶汤里放入一片VC片,观察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同时,为什么日本的长寿村、古代的茶楼常用大铁壶泡茶呢?那么,换成铜壶、银壶会怎样呢?
第二类课程:蔡朝阳《当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
第一课:心灵的漫游
《小王子》[法] 圣埃克苏佩里/马振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 /
《夏洛的网》[美] E.B.怀特/任溶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保罗·柯艾略/丁文林/南海出版公司/ 2009-3-1
第二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德] 于尔克·舒比格著、[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图 / 廖云海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贝蒂娜•施蒂克尔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6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1、2 杰玛·埃尔文·哈里斯/杜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3-9
第三课:爱哭鬼,不丢人
《童年与故乡》[挪威] 古尔布兰生 / 吴朗西译、丰子恺书 / 新星出版社 / 2010-1
《窗边的小豆豆》[日] 黑柳彻子著、岩崎千弘图 / 赵玉皎 / 南海出版公司 / 2003-1 /
《爱哭鬼小隼》(日)河合隼雄著、(日)冈田知子绘/蔡鸣雁/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1
第四课: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
《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 : 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蔡朝阳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3-1
《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 /王钟欣、于茜 / 南海出版公司/ 2009-2-1 /
《24堂财富课》陈志武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2009-7-1 /
人文通识课程2(高阶)·读行万里
第五类课程: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讲二十四节气》
《时间之书》,余世存/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12
人文通识课程3(研修)·说理与阅读
第二类课程:黄晓丹《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人生困境的文学治疗》
第一课:静观生命之美——王维与《听客溪的朝圣》
《听客溪的朝圣》[美] 安妮·迪拉德 / 余幼珊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5-6
第二课:寻找人生可能——李白与《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英] 毛姆 / 傅惟慈 / 上海译文出版
第三课:整合成败善恶——苏轼与《悉达多》
《悉达多》[德] 赫尔曼·黑塞 / 杨玉功 /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四课:为死亡做准备——陶潜与《斯通纳》
《斯通纳》[美] 约翰·威廉斯 / 杨向荣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1
埃尔特·不亦悦乎人文通识课 助教 2017/2/14
--------------------------------------------------------------------------------
不亦悦乎第一季课程表
清晰的查看方法:
1.轻轻点击此图片,可用手指放大局部;
2.或者轻轻点击此图片,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选择“保存图片”到手机
--------------------------------------------------------------------------------
钱锋·《万物启蒙》第一课
课后互动答疑
Q:每一种“物”均从自然,器物,人文三方面讲,但感觉有的器物似乎就是自然。器物的理解就是用来做什么,对吗?
自然是物的本体基础,一切功用和文化都是在基础上生发。也不一定都三个方面,但这个逻辑比较好入门。器的部分就是人利用万物征服自然的过程,是道的基础。
Q:请问钱老师,如果现在的学生想诗歌创作,围绕柳树来,是鼓励学生围绕“送别”主题来,还是鼓励另辟蹊径?若是另辟蹊径,“柳”还可有什么意向呢?
人写柳,也并不全是离别,至少情思各有不同,不必拘泥于此,今天,我们只是做个知识性的大框架启蒙。我们接下去的四节课都是这方面的。所以这就是万物启蒙人文通识课
Q:以一带十...老师是带我们进门,然后让我们自己去感受万物的本性、灵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吧?
万物启蒙就是领进中国文化视野下格致万物的门,大家可以以一化万,触类旁通。每一样物,我们自己带孩子学习都要近一个月,45分钟只是个轮廓,衍生的各类问题,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跟进。另外,线下我们也有带孩子走近自然世界的启蒙课程,大家关注后面几课,我们会信息发布。
Q: 钱老师,柳字的说文解字注:小楊也。从木戼聲。戼,古文酉。力九切。这里讲的柳字是古文从“酉”,这里如何理解?
这个解字我也看到过,我借用的是字源图说的说法,边上的实际上是扇木门。现代植物学杨树属于杨柳目,柳树属于金虎尾目。
Q:那我斗胆问一下,像这种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种算不算迷信~或是只把它用来扩展知识?
迷信这个词本身有问题。民俗的由来各有约定俗成的理由,过年吃饺子,其实吃别的也没事。但民俗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并非完全胡说,中国的哲学讲究和万物的平衡,讲究天人合一。和西方的科学探究从文明源流上是有不同的
Q:钱老师好!请问为什么用自然、器物、人文来分类?这个分类为什么是没有遗漏的?
万物智慧博大,无法以人类的有限认知去穷尽,我借用的是《易经》系辞的归类,这是人认识世界的三个基本层次。中国文化南北东西差异大,我们以后的课程大致以汉文明主要的传承地为主。
Q:钱老师,柳不结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家人说柳絮就是带籽的。我百度一下也是。还是有其他意思?我理解的不对?
古人主要用扦插来表示繁殖后代的方式和留种不一样。而且存活率柳絮传播并不高。中国人文通识课和西方科学探究课有对比,有联系,有区别。而人文通识课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基于当下时代重新审视中西文化的优势和差异,以此取长补短
Q:钱老师,您说中国的哲学讲究和万物的平衡,讲究天人合一,和西方的科学探究从文明源流上是有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偏向唯心,西方偏于物?
中国哲学并不唯心,格物致知博大精深,每个阶段发展各有不同,从孔子到孟子到朱熹到王阳明,变化很大,我们以后可以在继续说。
Q:钱老师好,感谢非常好玩的话题,怎一个柳字了得。刚好也在看流沙河老先生的《白鱼解字》,他老人家对"柳"字之解很简单(见下图),与钱老师的有不同,关键在"卯"字,而且他也提到了"门前不栽桑"但“屋后不栽构",很可惜木有解释不栽构的原因。也很可惜此书中没有榫卯二字的解法。如果能见两位老师能有机会切磋一下的话,将是更有趣的事。
您这本流沙河的书我有,也借鉴过,这个偏旁有说念you,而且写法上有古今变化。我们很难考证这种混合式发展的前后关系,只能借鉴某一种。我今后可以列出多种供大家选择。谢谢您。
Q:今天的课听得有点仓促,回看听了做好笔记后应该能提出问题
不求一节课解决很多问题,日拱一卒,长久可期。大家刚过完年就用心听课,这很了不起。
Q:钱锋老师,我想问,你对着屏幕讲课,会紧张不?
哈,屏幕后还有我们释文兄在,此人泰山在此感觉,我笃定得很(哈哈)。
不亦悦乎 助教 201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