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蘋果前執行長steve Job在史丹佛大學著名的演講,在每個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經典名言:『追隨內心的熱情』,
於是,在各大媒體外界的傳播下,這句話成為了朗朗上口的名言,包括我自己,也常常聽到這句話在我身邊打轉,
但過了兩三年後,這句話的聲音好像漸漸暗淡下來。
儘管如此,我還是沒有懷疑過這句話的邏輯,總覺得這句話是對的,我應該要去追隨我的熱情,追隨心中的聲音,這樣才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才可以如何如何,但是我審視這段時間,我發覺越是把熱情當做一切做事標準的人,內心其實會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極大的抗拒力,換句話說,
我們常常會說,xxx不是適合我,是因為我對xxx沒興趣、沒熱情,但事實是,大部分的人只是躲在這個不適合的理由中,然後不斷地去追尋自己認為有興趣的事物。
到頭來,只是在低水平中打轉,然後可能抱怨外界、抱怨制度、抱怨不公平等等。
但是,到底對於熱情、對於自己的專業、對於自己手頭上的活該有怎樣的態度、怎樣的思路呢?
一開始,我認知就是找尋自己擅長的,但我後來發現擅長的得由長時間的琢磨、練習出來,於是我又限於思考的泥沼中,所幸,S對於這點有一個很棒的思路,
那就是『充滿熱情,不帶感情』,意味著,我們不可能每次都能做自己喜歡的、自己有興趣、自己擅長的事,但唯有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穩定地完成任務,沈下心來讓自己有真真切切的積累,一旦你格局提升了,才有更高的格局、更寬闊的視野,也才有資格談上說我的興趣是啥,至於不帶感情,我在猜想或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自己處在一個穩定、持續的成長狀態中,唯有扎實地、平穩地步步積累,才會是更好的成長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