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攻略》在热播,很想就这部电视剧想想剧情观后感。转身听到二宝在和点读机对话,马上要开学了。遂转念想综合之前的学习写写在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初入小学最常听到的就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啊,比较吃力,速度很慢,作业呢,就拖得很晚,父母很头疼,跟着娃开读书会几期下来,上课也发现娃的确有些坐不住,凳子不是倒地就是笔老掉在地上,要么就是喜欢和旁边的娃交头接耳......
首先,和孩子一起分析走神的原因,例如小Y同学是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但班主任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和发呆,若是教室外发生什么事情,或者有了什么特殊的声音,他一定是全班第一个被吸引过去的,如果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经常不记得老师问的问题,答非所问,孩子爱走神,最突出的原因是:
一方面孩子思维活跃,自控力弱,从小没有专注力训练;
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注意力经常被打断,专注的时间不长,所以呢,习惯性的走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家的时候,家长在旁边辅导,一会儿要把错字擦掉,一会写错了重写,一会儿要孩子检查错误,或者喝水啊,吃水果,谈话,经常打断孩子的学习思路,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
除此之外,其他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还有很多:
有的孩子是因为主观上对课程没有兴趣,老师讲得没有新意,孩子的视觉和听觉上没有被吸引
有的是因为孩子有心事,比如和同学闹矛盾了,或者爸爸妈妈吵架了,或者是成绩考得不好,被批评了,上课呢,就静不下心来。
如果是孩子对课程没有兴趣,可能得需要老师优化授课的方式,增加提问和游戏等互动的环节,除此之外,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提升课程兴趣,多问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并引导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这样孩子抱着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学习,听课的状态才会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
而对于性格外向比较活跃的孩子来说,思维容易发散,很容易走神,那么家长就需要培养这一类型的孩子的规则意识,锻炼孩子安静的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搅和展开话题,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时长
如果孩子有心事啊,上课专注力就会比较弱,需要经常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学会帮助孩子减少心理负担,解决问题,就可以把心思专注的放在学习上。
我们说注意力不集中,其实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先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真实原因,再对症下药,不断的练习,坚持下去就有效果。
第二,在家训练孩子专注力的两个方法,不打搅孩子,以及舒尔特方格的训练法。父母和孩子,约定好看书啊,写作业啊,玩玩具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约定时间,用计时器去设置约定的时间,在过程中啊,父母尽量不要打搅孩子,训练的时长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你还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了解孩子,专注多久后会走神,还有啊,你可以和孩子用舒尔特方格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你也可以搜索舒尔特方格的小程序,或者自己在纸上画数字表格,这孩子静下心来的时候进行一对一的测试,舒尔特方格是在纸上画5×5的25个方格,格子内任意位置填上阿拉伯数字1到25个数字,在训练的时候,让孩子用手指按照1到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能诵读时出声,在父母呢,可以在一旁记录所用的时间,数完25个数字,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专注力水平越高,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数字量可以调整,比如可以设置3×3共九个数字,让年龄较小的孩子说出来,另外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境下,孩子的专注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比如上课或者做作业,一般来说啊,二年级以下的孩子专注力15分钟左右,三四年级大概是20分钟左右,五年级以上是25分钟左右,初中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父母们可以通过,这个水平来参考去训练孩子。
第三是记录孩子开始走神的时间,如果孩子主动告诉父母,自己走神的真实原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孩子也希望不要总被老师批评,影响心情,那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原因要多帮助,帮助孩子想出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训斥,例如涵涵爸爸妈妈和涵涵想出一个好方法,就是涵涵可以记录走神的时间,以及走神时老师讲的部分,然后呢,涵涵课间把走神的部分再自学一下,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和同学,因为注意力很容易出现分散。关键是一旦走神之后,要教孩子学会调整,比如呢,有的老师讲课语气很平缓,孩子听着听着就容易累,那么就可以教孩子学会自己看一下课文,再对应老师讲的内容,逐步的减少走神的时间
第四是做好课后预习,每天晚上做完作业,父母呢,可以引导孩子花10到15分钟简单的把语数英的课本,做一下预习,提前发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带着两到三点的疑问去听课,孩子在课上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更集中。
第五是积极思考有问题敢积极发言,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问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因为孩子以前的好奇心总是被打击,不敢再犯错,怕被批评。
二是呢,孩子不愿意思考,就是听老师讲,却不会想听的知识有什么用,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单纯的听课,却没有真正的听进去,没有找到兴趣点,所以呢就容易走神。
另外一方面,在生活中你需要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哪怕是一些很简单啊,或者你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都不要不耐烦和责备,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去找到答案。
另一方面,我们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老师提问的时候,如果自己觉得有想法,就可以主动举手,即使答错了也没有关系,把答错的题记录下来,整理到错题集里,这样就能把自己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提高,总之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对错,让孩子习惯性的在错误中学习,才会不厌恶学习,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