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距离离开家乡走入陌生的城市求学,已经整整二十年。所谓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前来到西安当天的情景历历在目,那种家乡没有的暑气,学校修建泥泞的道路,甚至于宪梓堂里报道时的布置都清晰地,真切地,随时可以从脑海中调出。
2000年,那个时候我们印象里还没有网络,手机。十八线小城市更是咨询闭塞。高考志愿填报志愿完全没有概念 ,对于职业和专业的关系完全停留在推理和想象,最后填报的原因是由于化学高考分数高,上了学才发现班里志愿化工专业的同学我是仅有的几个之一。
美好的大学时光从新鲜,放松开始。自由的学习让我们忽然无所适从,没有监督,课程安排没有那么紧张的大一生活,让我们这群孩子瞬间放松自我。心宽体胖,体重88斤,到了十一就92近,寒假106斤,很多衣服鞋子都穿不上了,尴尬。
不得不说大学时光确实是我的黄金时代。百年高等学府的学习氛围,各地同学的习惯,各种开放的资源,让我也有一种天之骄子的优越感。
大三开始专业课,学习变得紧张起来,我们每天奔波在教师和自习教室之间。通过毕业学哥学姐们保研考研的消息 ,我们班的女生都决定了上研。在大四随便投了几分简历后 ,就开始准备考研。记得当时普遍工资是给到两千五到三千,给四千的我们就觉得是高薪了。研究所普遍就是一千出头。对于实际的工作还是没有概念,只是从地域,生活习惯上来评价。还不能知道行业,发展之类。对比而言,现在的孩子就幸福很多。
直接考研还算轻松,而且是考本校的,假期每天复习两个小时,分数不是太高也够用了。进入研究生阶段,一年的课程结束,就进入教研室开始实验和课题了。教研室的兄弟姐妹们相处融洽,大家一起实验,一起运动,还不时一起出游,像是一家人。至今非常怀念这种团队合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