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属于默默无闻、沉稳且不张扬的那种人。
我一直都认为儿子太沉闷,希望他活得阳光些。
小时侯的儿子,乖巧快乐,从不惹亊生非,和我一起唱儿歌,一起奔跑。我哭,他也会难过,我笑儿子也跟着乐。上学后,离开家,开始怕孤独,怕离开妈,怕见不到我。到中学后,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太和我们交流,有心思也不说。骑车摔伤了石子戳进肉里也没喊过疼。上高中后,和老师闹过情绪,因为一次迟到,老师把他的座位调到最后,儿子视力不好,看不到字。我去央求也没用,那老师有些蛮横:都象你儿子坐前面,谁在后面坐。我当时无语了。回家后,母亲说:都怪你一直没给过老师好处费,现在兴送礼。母亲的话不无道理,当时确实有许多家长送老师礼物和购物卡的风气。我说:儿子上学交学费,老师教书领工资,凭什么还要再送好处,才一视同仁?为人师表从那体现?我真是气不过,这种老师还配教书育人?儿子也一直情绪不高,一度有不想再上的想法,…直到儿子高三,换了位男班主任叫卜元锡,儿子回到家高兴地对我说:妈,换班主任了,是个男的,人挺好!看着儿子高兴,我的心也高兴:有好老师,你就好好学。
(我不知道那个混帐的女班主任叫什么,但我的确想说这种领工资不作为以己之利误人子弟的人就不配做老师,有辱于老师的人格和职业道德。)
好老师,当然应记得。还有儿子在初中时,初三、二班的辛娟班主任。至今,这个班的同学都说她的好。
上大学后的儿子很恋家,变着法儿往家跑,人大心大,鞭长莫及管不了。但现在想起自己那时太宽容儿子,四年的时间好象荒废了许多。
毕业后,东墙碰,西墙撞,没有个正常的职业,让人成天揪着心。
人的成长大抵需要碰与撞吧,我们没门路,也没资源,更无人脉,只能靠自己。所以,儿子也一样,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