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学校附近的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之前的小吃街现在都全部改成了补习班,生意热火朝天。小朋友们也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山大,他们小小的身体,放学后奔跑于各种补习班之间。真心也是辛苦呢!心里不禁在问,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输在起跑线上,长大后更有出息,然后呢挣很多钱?挣很多钱之后呢?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呢!
本人拙见,父母的主观意愿的正确性很重要,不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于孩子,而是随着他们的成长细细观察慢慢调整方向,我们不能忽略孩子对好奇事物的认真,不要认为他们是三分钟热度,所有事物只有了解都会有收获,国外孩子的教育三四岁就可以动手做一些机械事情了,比如单车充气,自己有玩具工具箱可以自己由拆解玩具,相比国内,现在大都是看电视,玩手机,有的还是爷爷奶奶跟在后面喂饭,溺爱会让他们丧失自己的能力,从而少了更多的成就感。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影响,二是学校老师引导。
做为父母我们容易从自己上辈儿那里得到经验,但却容易忘了当初自己的感受,很多陋习都不知不觉中继承了下来,比如说最讨厌母亲唠叨、老拿别人家小孩说教、以偏盖全的批评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时候也在犯着同样的毛病,家庭是最人最放松的地方,但却也是最情绪化的地方,有时候不能客观的看待事情,容易让孩子觉得怎么做都不对,或是对他们不够信任。人天生都是自私的,所以要靠后天的道德教育来约束,听到一个真实的例子觉得还挺心寒的,书香门地出身,小孙子对外曾祖母说“你怎么又来了”也许是孩子无心的一句话,爷爷和奶奶传统家庭观念很是不喜,对小孙子进行了说教 ,但妈妈却是没有一点回应,这导致孩子对这件事的态度就是无所谓,而后也是没有太多改观。父母在这里的态度至关重要的,他现在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靠天性,在为人处事上只会观察模仿。听说现在慢慢长大小孙子比之前好很多,尊老的传统还是不能丢的。
现在的应试教育,现下的我们受其所累,但这毕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之路,有些东西我们无力改变,还好现在很多教育机构已经逐渐的打开自己的思路,借鉴中外有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开始了自己新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死记硬背,以趣味情为主,但这还都是幼儿教育的特例。升学还是以传统的分数为主,老师还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比,所以他们也不得不死抓着分数,听闻现在的初一新生,每天的功课排的满满的,吃饭时间都是有限的,早晚自习,中午还有午间自习,晚上作业做到12点,而后开始第二天早自习,有专门的陪读亲人在学习附近租房子做饭。每两周才休息一个周末,虽然升学率那所学校是最高的,但具说这批学生中升大学时反而不如其它学校的学生。何必把学生逼那么紧,这样会限止他们的横向发展,他们没有时间去接触学习以外的世界,每天的两点一线,会错过很多美好。我记得初中是我最美好的三年,跟小伙伴们成群接队的骑着单车奔驰在乡间路上,从某个巷子里穿过,看见人家院子里那棵不知名的树上结了红红的果子,很像大号的樱桃,外皮不光滑还粘粘的,偷偷摘过几个,还是甜甜的,至今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还有路上的风景,季节的变化总是从植物身上最先体现。在应付考试的同时,不要忘了给孩子们喘息的时间,最重要的还要扩大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不止限于书本。曾经给一个五年级的小朋友说过,除了学习要培养自己兴趣爱好,她只说我没什么喜欢的,只爱看电视,我可否理解为接触的兴趣太单一,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
孩子们自己的思想,有的从初中十二三岁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而有的到了二十岁左右仍是迷茫,甚至像我将近三十仍然没有确定以后的生活的样子,何况当他们出校门入了社会会有另一段的学习期,所以不要限定在一个死的框架中,与世界多接触,多看多学,就像罗胖提出的“终身学习者”。一点所见所思个人观点,欢迎反驳给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