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一件我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事。它像呼吸一样,在我们的生命中不可或缺,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我们面前总是刷不到存在感。
我们因为饥饿而进食,享受美食带来的感官刺激,吃饭也同样作为一种社交工具,让我们在进餐时,忙着交谈,忙着揣摩对方的心思,忙着考虑如何在吃饭这件拉近人距离的事情上,达到我们吃饭之外的某种社交目的。
我们的进食是机械性的,自动化的,我们从未真正品尝食物的味道。
我们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回应中,让吃饭这件小事,变得复杂,也让我们在思想的世界中,感觉更加迷惘。
不妨让一切都慢下来,让吃饭回归到吃饭本身。让我们有意识地觉察食物本身,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先放在一边,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觉知内在,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好了,现在把盛放食物的盘子摆在面前,并对面前的食物有所感激。感谢曾为餐桌上的食物作出贡献的一切,阳光、雨水、播种的农夫、大地,以及你能想到的任何事物。
感恩结束后,在食物前坐上一分钟,什么都不要做,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或许你会注意到饥饿所引发的身体感受,觉察这种感受,或许你将第一次意识到,哪怕与饥饿只是共处60秒,感觉也会很糟糕。
在开始吃之前,深呼吸几次,鼻子吸气,嘴巴呼气,让身体和内心都安顿下来。接下来花些时间了解食物,它们从哪里来?哪个国家?是种植的还是生产的?试着想想不同的原料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生长的,也可以想想,照顾这些作物或者动物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比平时慢一些,但无论如何,轻松自然地完成,不需要想太多。
观察食物,试着从它本身的形状、颜色、纹理来观察。刀叉或筷子靠近食物的时候,注意一下餐具的材质和温度,以及餐具和盘子的接触。
当你把食物送到嘴边时,将注意力从手上转移到眼睛、鼻子和嘴上。闻起来如何?近看起来如何?当你把食物放进口中,是什么味道?口感如何?温度如何?慢慢地咀嚼,同时,觉察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
除了肢体的感受,注意内心是如何回应食物的。食物是让你感到快乐还是失望?你是接受了食物,还是有某方面的抗拒?抗拒是因为什么?口感不好,太甜,太酸,太辣?觉察内心对食物做出的判断,和之前吃的做一下对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等你按照这样的节奏,吃了几口食物之后,你就会感觉到练习的无聊,不自觉地加快了进食的速度,意识也开始游离,开始想其他的事情。不用担心,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意识飘走了,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到食物上,继续觉察食物的形状、气味、味道、口感、咀嚼时的声音。
在你快要吃完的时候,觉察你的感受。是有点失望,还是很欣慰终于要吃完了,多花些时间,品尝最后一口。
在起身准备清理前,深呼吸几次,回想一下,盘子装满食物时是什么样子,现在的盘子又是什么样子。再回想你刚坐下时,胃里空空的感觉,对比一下,现在吃饱后胃里的感觉。
注意每个细节的改变,注意每件事的开始和结束,内心会慢慢体验到更强的舒适感。
这一次的吃饭,是不是和你之前的吃饭,感受都不太一样?带着对自己高度的觉知,专心于吃饭的当下,让吃饭回归吃饭本身,也让我们回归了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