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擅长玩弄符号学的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曾经说过:“如今,消费恰恰说明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即商品完全被当做符号,被当作符号价值,而符号(文化)则被当作商品。如今,任何东西(物品、服务、身体、性、文化、知识等等)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单独被作为符号来解释,或者单独被作为商品来把握。在一般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起主导作用的任何东西既不单独是商品也不单独是文化,而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的结合体。”其实说白了,就是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早已不再是单纯消费某种商品的行为,消费业已成为一种文化。
2、鲍德里亚认为,面向大众的商品生产运动的重要特征,是在资本主义交换价值的支配下,原有的“自然”使用价值消失,从而使商品变成了索绪尔意义上的记号,其意义可以任意地由它在能指的自我参考系统中的位置来确定。因此,消费就决不能理解为对使用价值、实际用途的消费,而应看做是对“记号”的消费。
3、日本便利店:源于美国的便利店,最终被日本人发扬光大。1927年,世界上最早的便利店出现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是一种经营食品、日用杂货的小型商店。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此种经营模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食品零售连锁店,最著名的当属7-11(寓意当年的城市人自早晨7点开始有购物需求,直至晚上11点)。1974年,7-11进入日本。目前,7-11、全家(Family mart)、罗森(Lawson)是其中的TOP3。相较于美国,日本Conbini得以如此迅猛发展,得益于独特的POS(Point Of Sales)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将每家便利店的收银机和连锁中心连接在一起,店员收款时,除了输入商品代码、金额以外,还要输入顾客的“性别”、“年龄层次”等信息。实时销售数据的积累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是连锁中心向各家便利店进行商品调拨运送的依据。一家便利店经营什么商品,完全是该地区居民普遍需求的最小公倍数。如此精细到每一个人的销售策略。
4、消费的不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种抽象的记号,背后暗藏一连串的意义和指向。老鲍的理论宣告:“我们生活的每处地方,都处在现实的‘审美’光环之下!”在消费文化中的现代人,无形之中已经把生活方式变成了一种对生活的谋划,对自己个性的展示以及对生活样式的感知。
5、除了实现现实审美与现代消费,一家便利店还可以成为一种文学性存在。
6、如今,便利店已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提供便利生活的消费场所,是提供安全庇护的沟通地点,亦是记录私人生活节点的记忆小屋。
7、台湾便利店:深受日本文化浸淫的台湾,便利店亦是三步一家的超高密集度。发展伊始,台湾便利店以日本为榜样,亦步亦趋。2000年前后,台湾便利店开始转型,经营所谓的“第二层店面”,开展水费电费电话费等代收服务。这几年,台湾便利店还为顾客提供桌椅与咖啡机。
8、便利店在一个城市的数量与分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生活舒适度。老牌知识分子杂志《大西洋月刊》早就宣布过:“连锁便利店是城市价值的构成部分,是舒适的主要来源,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更真实、更健康的体现。”从这个意义来说,生活在上海和广州,要比生活在北京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