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叫他蔬果汁我觉得毫不为过。一样的清爽,有益。
比如用简单几个词精确概括出他履历过的国家和城市最是精彩:
英国-萧简;
纽约-抽象;
日本-气氛;
瑞典:冷冷幽景,寂寂魂灵。
最近觉得写散文写得好的,也就是他了,无奈著述并不丰,收下来常常翻看,也常有欣喜。
这本《理想的下午》,惹来了梁文道帮他写序,也是相当精辟,把书中的精彩之处一一点出,着实犀利。也看出他喜欢舒的文章,确实都有细细看过品过,并不是随手敷衍写得。配合布面的精装本,实在是拿在手里翻开的第一秒就是享受。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生活智慧随手可拾:
《理想的下午》-随处可见,会享用的人却不多;
《一千字的永康街指南》-景点指南的典范,均是沉浸其中所得;
《旅夜书怀》-谈谈完美、势力、高级、找寻;
《十全老人》-对古旧美好生活的羡慕;
《在途中》-早年中国人的旅途百态,对热水的依赖;
只列少数,随手翻开都会有所得的书,真是难得。
舒国治的文风,时时透露着一股子懒劲。这懒,从而形成的散,乍看随意为之,更深处却是沉浸于生活中的真切观察。他眼中的世界,远离着急的日程表和攀比的价目牌,更接近原生态的本真。就像他写道:
“这个世界的趣处,常在于许多美好的构思与设施,往往价钱不用付高。”
他的生活在我们看来会觉得非常洒脱,非常惬意,要求也并不高。但如果真要依样画葫芦去过,多半会发现并不能如愿。作者也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我们没有生在一个同样时代和同样家庭,我们最后只能按自己的“本能”来生活。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活,不是你的多半也不适合你。每个人不一样的生活,就组成了一个有趣的世界。去开始copy别人的生活模式时,无趣也就诞生了。
不能像他这样洒脱的生活也并没什么不好。读书的一个作用,本就是带人去体会,“哦,还有这样不同的生活呐”。而不用自己绞尽脑汁去设想各种新生活,只想拥抱新生活,现在的生活却被冷落。
他的文章,每每我想要读快一些,却屡屡都放慢速度,索性随他去,跟着他不急不慢的步调,仿佛也跟着他享受了一番长于散漫的佳美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