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奇葩说》有这样一个辩题,把恐婚现象再次揭露得彻底:
“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节目播出后,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今年25岁,和男友从大二开始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开始异地恋。现在男友觉得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是我觉得还早。我刚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还想再拼一拼。说实话,男友在的地方也就是普通省会城市,工作前景只能算一般般。而男友希望我能去他所在的城市,买房子,结婚生孩子,过稳定的生活。在他家人的安排下找一家小公司,每天朝九晚五不用加班,送孩子上下学......男友极力描绘未来的美好生活,但我提不起一点兴趣。这让我觉得,结婚是人生一个恐怖的选项,好像站在了一条幽暗的隧道里,看不见光。”
你和她有同样的困惑吗?
你恐婚吗?
很多人对这个词并不陌生,更有人不敢直视这个词,因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答案并不重要,因为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神奇药水,重要的是这个现象。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恐婚了?
去年5月份的一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80后”、“90后”中国青年婚恋观》显示,82%的单身青年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超六成青年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重要因素。
有人说:“恐婚实质上是对自己另一半的不信任和相爱的程度不够深。”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恐婚的人之所以害怕结婚,是恐惧婚后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这种焦虑情绪的另一面,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当我走进婚姻时,我要付出多少,面对什么?
有可能是处于上升期的事业停滞,有可能是因为生育带来的健康隐患,有可能是婆媳矛盾,有可能是伴侣的变心,有可能是识人不清的严重后果……
邱晨在节目说:“所有不解决我问题,却叫我消化情绪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我不想结婚我不改,谁想让我结婚,谁自己去改。如果是父母想让我结婚,他们有尝试去降低一点点我结婚的繁文缛节吗?如果是伴侣想和我结婚的话,他有去尝试理解一下,我对婚后养育孩子、婆媳关系、父母养老这些问题的纠结吗?如果是这个世界想让我结婚,想要提高一点年轻人的结婚率的话,它有没有去尝试降低一点年轻人结婚的负担,有没有去降低一点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啊。如果都没有,就只叫我改,如果都没有就说我有病,这不是叫不劳而获吗。”
在节目的最后,李诞说:“害怕结婚不是病,一个社会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
说得太对了。
这让我想起了萧伯纳说的一句话:
“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单身或者婚姻,本来就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很快。
离婚率居高不下,没结婚的恐婚,结了婚的厌婚。
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的选择“不婚”,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变的更加的多元、我们的观念开始变的更加的开放、我们的人生开始变的更加的自由。
没有一朵花能够成为另一朵花的花蕊,没有一棵树能够成为另一棵树的依靠。
结婚或不结婚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离或合也同样是一种人权。
我们生活在万花筒的世界,不能强求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但婚姻是完满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章。
特别是当离异即将伤害到无辜的孩子时,婚姻的取舍和家庭的续存还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
现实是严酷的,生活是现实的,当每个人在开始恋爱的时候,就应当满怀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情感。
结不结婚不取决于别人,也不取决于恐不恐惧。
问题是:你想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