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也来聊聊明朝那些人那些事

几年前我就知道《明朝那些事》很火,但仅此而已,却从未拜读过一字半句。对于大明王朝,除了高中历史书上学的几个知识点和电视剧中的一些桥段外,便再无其他了。记忆中的碎片也就是:朱元璋以前是个放牛娃还当过和尚,朱允炆不知是烧死了还是逃走了,朱棣迁都北京建了故宫,崇祯皇帝在景山自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青花瓷很有韵味…

半个月前偶尔看到微信读书这个app,一不小心下载了,注册了,居然还有一个月的“免费无限卡”。毋庸置疑,对于我等无业游民,这个便宜自然是要占的。于是便找到了《明朝那些事》,读了几页,感觉作者诙谐幽默、文字通俗易懂,还可以多了解一点历史知识,何乐而不为?

通过书中近百万字的叙述,我了解了一个王朝从建立到发展,从稳定到繁荣、从兴盛到衰弱、从败退到灭亡的整个过程。然而令我感触更深的是各种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人生际遇,有人垂千古,有人则臭万年。看书的过程中我也跟随作者认真审视了权力、人性、关系、追求等等重要的命题,尚不能完全开悟,但至少可以开始思考。

人定胜天吗?

2019年有一部电影很火,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小哪吒的信念座右铭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努力拼搏,改变命运。

明太祖朱元璋本为“淮右布衣”,经过起义、奋战、谋略、坚韧,最终逆袭成功,开创大明王朝,可谓逆天改命的杰出代表。明成祖朱棣下令编撰《永乐大典》,“百家之书,毋厌浩繁”,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传世瑰宝。万历首辅张居正,执政十年,改革朝政,功在社稷。四朝元老孙承宗,戍守边关,收复辽土,修筑防线,成功阻挡后金军的进犯。

这些人物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深谋远虑,或利用局势,或创造局势,克服种种困难,扫清重重障碍,终于作出了非凡的成就。试问,一个人的能量可以有多大?大到足以改写历史,大到影响亿万民众几百年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就是天,又何须胜天呢?

然而如书中引言: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大概就是历史规律,或者叫自然规律。倘若将这些规律视为天,那人是无法取胜的。《易经》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阴阳相济,盛极毕衰,否极泰来。

无论朱元璋何等英明神武,日理万机,明朝终究还是灭亡了。无论《永乐大典》如何包罗万象,冠绝古今,几百年来却不断遭受毁坏遗失,如今仅存约原书的4%,且流落多国。无论张居正如何励精图治,造福朝廷和百姓,他死后即被剥夺一切职务,抄了家,长子被逼自尽。孙承宗挡住了努尔哈赤的精锐部队,却挡不住言官和奸臣的陷害而辞官,最后被清军俘虏自缢而亡,儿孙也全部战死。可歌可泣!可悲可叹!

作者说历史很有趣,但他也说大部分古文结局都是悲剧,或许这就是真相。

诚如是,也无妨——“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个态度。我们应当始终相信自己,练就强大的内心,从容面对世间的不公和无常。

所以,人定胜天吗?答案是肯定的。

熙熙攘攘

《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鲁迅先生曾教育青年人:第一要生存,第二要温饱,第三要发展,实在是既朴素又深刻的见解。第一第二点很明确,简言之“我要活着,我要吃饱饭”,比较符合SMART原则(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有时限的)。但第三点就显然不符合该原则,既不明确,也无法衡量,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以及什么时候能实现。众所周知,人性是复杂的,欲望是无限的。

于是,我们读圣贤书,行万里路,规范道德,修生养性。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中国固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强不息,实事求是,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为此感到自豪。

假如人们在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之后,道德、政治和法律等社会运作机器行之有效,按说“乌托邦社会”应该早就成为现实了,为何人类发展至21世纪却仍然只是空想呢?我没有做过研究,只是大胆猜测,这应该多少跟人性有关吧。

记得几年前上过一次培训课,具体什么课早已忘记了,但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却牢牢记得——趋利避害。如果要加上一个主语,那就是人或者人性。对于如何判断利害,很简单,可以套用这个句式“如果这件事发生,会危害/帮助到我的生存/温饱/发展吗?“如果答案是“会危害“,那就是害;如果答案“会帮助“,那自然就是利。对于不确定的,一般人会持观望态度,或者从风险管理角度判定为害便是了,宁可错杀不可错漏。

“狡兔死,走狗烹“ ,不知明太祖杀刘伯温和李善长等开国功臣时有何感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最高权利和地位,绝不会心慈手软。历代王侯将相,当属范蠡最为明智,功成身退,始得善终。

明景帝朱祁钰自从亲哥朱祁镇回到北京后,日夜难眠,唯恐他哥要他归还皇位。于是他在任期内长期软禁太上皇,费尽心机废除太子,因为皇权高于亲情,并且只能属于他一个人。

正德年间的延绥总兵马昂,为了升官发财,把自己的小妾和已婚妹妹送给皇帝朱厚照,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也。

朝堂之上,今日王大人弹劾李大人贪污受贿,明日张大人状告刘大人结党营私,明争暗斗,好生热闹。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做就对了。于是骁勇善战的蓝玉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保卫北京“实有功”的于谦被冤杀,力战“阉逆”的杨涟被施以酷刑殒命。

原本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趋利避害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一旦有人越过底线不断试探,很可能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从而铸成大错。那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趋势呢?或许王阳明先生的心学给出了答案——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传人徐阶忍辱负重,明哲保身,智斗严党,终成首辅。他一上任,便践行“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由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次,正义战胜了邪恶。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关系重大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成语,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个字,就把关系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体现得形象又生动,妙极。

几乎每个人都身处一张无形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比如血缘网、师生网、同学网、朋友网、同事网、老乡网等等。关系就如同一张张无形的网,把相关的个体错综复杂的联结起来,常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血缘关系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个别在出生时抱错偷换的除外。所以宋朝的皇帝都姓赵,明朝的皇帝都姓朱。这个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搞得好世袭爵禄,搞不好株连九族(方孝孺最惨被灭了十族)。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一种称呼叫“干爹”。明朝天启末年有一任内阁首辅叫顾秉谦,七十高龄时想要认五十二岁的魏忠贤当爹,但又怕公公嫌他年纪大;于是想了个妙招,让他儿子管魏公公叫“爷爷”,实在是两全其美,不愧为“庸尘无耻”。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聊到“搞关系“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甚至会有鄙视成分。比如在职场上,HR刚发了某人的升职公告,很快就会收到同事们的纷纷祝贺。不过同时还会有另一个现象,没有被升职的同事开始窃窃私语,“某某能力很一般嘛,主要是会搞关系,领导喜欢呗......“ 细细体会,仿佛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一样。扪心自问,好像我也参加过几次类似的吐槽,惭愧惭愧。人家会搞关系,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嘛。假设我是领导,估计我也会首先提升更熟悉更亲近的同事。可惜,我到现在才开始懵懵懂懂,实在是朽木不可雕。

回顾之前的人生经历,我好像从来没有请过客送过礼,是不是很另类。一方面是因为价值观的偏见,我从小被教育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认为送礼走后门都是不光彩的事情。现在想来我可能是被忽悠了,别人告诉你别走后门,其实是方便他自己走后门,因为这样就少了一个挤后门的对手。另一方面,确实是不会做。记得有一次,我去新疆出差给老妈买了一个玉坠,挺大个的弥勒佛。原以为老妈会笑纳,结果她收到后就是不很满意,说石头挺沉的有点不方便,另外太长了挂到胸前不明显,别人看不见(最好是长度只到脖子下面一点,颜色翠绿一点,这样别人见了就会问,她就更有面子)。事实就是,我连给老妈送礼都会被嫌弃。

还有以前工作这些年,我一不送礼二不拍马屁,真不知道是怎么混过去的,堪称奇迹。有一回公司搞活动去团建,大家回到酒店看到有卖土特产的,都想买一两包带回家。恰巧那次我和领导一起走,领导说也准备买两包,一摸口袋没带钱包(那个时候还没有扫码支付),就说让我等他一下他要回房间拿钱包下来。这时候,我居然说“好的,我在下面等你”。现在想起来,真恨不得拿起板砖拍拍那头蠢驴。这么好的机会,如果说做不到提前给领导房间备两份,起码这两份给掏了送领导也是好的(也就四五十块钱的事)。后来跟一个公关公司的经理聊天,他说每次搞完活动,都要准备几样土特产,领导的车上要配一摸一样的两份。我有点疑惑,为啥要两份?他很自然地说,一份给领导,另一份是给司机的。原来如此,真如醍醐灌顶。

以上两个案例,只能说明我觉悟太低或压根没有,孺子不可教。后来娃上了幼儿园,连奶奶都看不下去了,说“你们也不给老师送送礼,别的家长估计都送过”。

鄙人那些糗事不提也罢,还是穿越回明朝吧。著名的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戚继光,他有着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将“鞠躬尽瘁,夕死无憾”作为长生之术。但他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是八面玲珑。书中提到“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去拜码头,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一通,然后再认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他的成功应该是有勇有谋,外圆内方的结果。

我以前参加过一些公司的聚会,一般所有人都在场的大宴会叫“一场”,“一场”结束后会有“二场”,有些精力旺盛的同事一晚上可能转战三四场,喝到凌晨才回去。我显然是“一场”完事就回房间休息的那类,偶尔去健身房跑个步或游个泳。如今我才意识到,这背后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也有派别之分,通常是某位领导带领着他/她的同僚们攒的局,谁是谁的人就不言而喻了;他们喝的不是酒,是感情,是关系。

突然脑中浮现当年明教教主张无忌被赵敏毁婚的场面,记得张教主答应赵姑娘,只要不违“侠义之道”,就承诺办三件事。诚然,以戚英雄等众多历史名人为榜样,只要不违背原则,利国利民又利己的事情,搞搞关系又何妨。

追求

特别巧,就在前几天从新闻上看到作者石悦拟任上海市级机关副局级职务的消息,这是又升了。《明朝那些事》发表后,作者收到了丰厚的回报,出了名,挣了钱,升了职,可谓名利双收。显然在大众眼中,作者绝对是成功的典范,只是不知道他自己是否也认同。因为作者在最后一章讲了徐霞客的故事,并以此结尾: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虽然是这本书讲的是明朝历史,但同时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和追求。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们敬仰于谦的勇气决心和清白高尚。

买棺直谏,奏《治安疏》,我们赞叹海瑞的廉洁奉公和刚正不阿。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谁曾想这恢弘的愿望竟来自于黑暗诏狱的绝笔血书,我们不禁缅怀杨涟的爱国大义和至死不渝的坚强意志。

几百年间,风起云涌,春去冬来,花开花落。尊贵如帝王,平凡如草民,早已物是人非,烟消云散。权力、功力、财富,最终抵不过时间的车轮,纷纷远去。唯有超脱物欲的爱国心、忠诚心、无畏心、坚强心,能够超越时空,永垂不朽。

读书读人读故事,明事明理明人生。可能我们仍然无法超越人性,生活也依然充满着痛苦,我们还是可以安慰心灵,相信正义和良知。

因为,它们就在那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7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4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8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9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09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6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7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2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9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67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9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8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5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