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奶奶整天都愁眉不展,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她说天晴时担心大女儿家的雨伞生意不好,下雨时又担心二女儿家的布鞋生意差。所以,无论是天晴或阴雨天,老奶奶总有发不完的愁。
一位智者劝老奶奶:你换个角度来看看,天晴时,卖鞋的二女儿家生意好;下雨时,大女儿家的雨伞也好卖。所以,无论天气好或者不好,你总有一个女儿家的生意好。这么一来,老奶奶的心情马上好转,再也没有焦虑了。
焦虑,是我们进入中年的常见病。小时候,我父亲常说:“做什么(工作)就会怨什么(工作)。”事实也是这样,父亲曾告诫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今年春节回家,听到同学们说镇上的房子才一千多元一平方米,我就有那么一会儿想过:总共十几万就可以在镇上买一套房,如果我把城里的房子卖了,直接回镇上去住,我就可以“躺平”了,总好过在城市里有那么大的压力。相信像我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同时,亲友们羡慕在外有房、有车的我们,而我们却羡慕他们几乎是“零压力”的生活状态。
有位客户王老板跟我喝茶,他真心羡慕的说:“还是你们做保险的人聪明,不用什么本钱,也不用搞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就能通过三五句话、几次接触,就把我们的保险单签下,直接赚到钱。”我听了哈哈一笑:“如果每天都能遇到像你王老板这么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客户,才能过上您说的这种幸福生活!但事实上,我们的签单也是建立在海量拜访上面,平时,我们却常常羡慕你们当老板的高收入呢!”
城里的人羡慕城外的,城外的却也想进到城里。我以前跟好几位大总监共过事,她们在保险公司赚了几百万的辛苦钱,但总感觉自己还不算是成功人士,总想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能“做点大生意”。于是,她们有的投资私房菜馆,有的开了茶庄,还有的做酒水总代理,等等。结果是,她们用不到半年的时间,“败光”了她们在保险公司十年八年赚的钱。
最近,网上总有专家劝我们:“我们无法赚取认知以外的钱。”事后,我每每回想起那些有点“败家”的总监们,我就越发认同专家们的这句话。有时候,我也曾想,人到中年,要不要也投资做点什么生意买卖。可一想自己的特长,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凭什么能在中年的时候实现“咸鱼翻身”呢?网上另一些专家说:上班族的薪资并不高,想通过工资收入实现“财务自由”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工薪阶层对收入的焦虑多是“无效”的,因为从进入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就决定了我们很难实现“财务自由”,除非我们能快速的找到工资以外的第二收入,包括投资项目。
可因为工作圈子、工作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我们纵使有许多想法,但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实现它们,最终使得那些所谓的焦虑真心变得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我们敢拿着全家人的生活费去“豪赌”一把,败就妻离子散,东躲西藏的当一个“老赖”;胜则君临天下,衣锦还乡。你,敢不敢?反正我是不敢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属于那种“赢得起,输不起”的人。
自从想明白了这件事,我再也不强烈渴望做生意搞创业了。因为我输不起啊。干脆就一心一意的工作,再也没有想着搞什么投资、投机的焦虑了。前些天,爱人说买点卢布吧,我说可以啊。爱人问买多少好呢?我说,“输多少不会心痛,就买多少”。我以为爱人会买个三五万,没想她就买了六千。结果,十天不到,竟然也赚了一千块钱。爱人很高兴,我问她有没有后悔买少了。她说没有,“本来就是为找一个体验,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好”,“我又不是靠这个”。我当时为爱人的这种“来去自由”的洒脱所折服。
许多做销售的人也常会焦虑。没有开单的时候,焦虑何时能开单破零;开单的伙伴,心里却暗暗焦虑什么时候能达成更高一档方案;而达成高档方案的,却在想自己开单了,可没组员,或者在想考核估计过不了、组员还没有达成收入目标等。
我常常在想,做销售的何时能停止这样的焦虑呢?是因为我们能力太差,目标却太高、欲望太盛吗?还是因为我们遭遇了中年危机,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又或者是身边的人太优秀,虚荣心在作怪?或许又都不是。
普通人在焦虑,其实优秀的人也在焦虑。身边有好几个领导前辈常常跟我分享他们对于上级的敬畏、对目标达成的焦虑。他们也常常半夜醒来、偶尔也特别“想静静”(一个梗)。看来,焦虑是许多人的“时代病”,就像不按时吃饭的人多会得胃病、喜欢抽烟的人容易得咽喉炎一样。
天底下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人能治愈我们的焦虑,一切得靠自己。在这两年创业和工作的形势都不是很好,但这种心态是一定要有的:当我们特别自信能通过合规努力而获得工作成功时,请一定要相信;当我们特别自信自己不能成功、或特别自信能通过投机获得成功时,千万不要相信。
此外,想通过瞎折腾、冲动跳槽、乱投资等方式治愈焦虑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这样的“作死”行为,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灾难,让我们更加焦虑。前面提到大搞投资的几位总监,自那次“创业失败”后,终于一心一意的做保险了。但也“不怕死的”,某位老觉得自己创业肯定能成功的某营业部经理,硬是把亲友、客户和保险公司的人都借了个遍,最终把所有借钱给她的人都拉黑了,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老赖”。
行情越是不好,越不要作死的乱搞,越要放下身段,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越是要降低一点收入期望值,多学习、多沉淀,少浮躁、少做无效消费。除非咱爸爸有实力,能把赚一个亿当作“小目标”。能救我们的,不是别人,还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