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二十年前,春晚是过年前的一道大餐,是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是必不可缺少的精神享受。春晚与年三十全家团圆餐、下午上坟祭祖和年初一至初七亲戚家登门拜年、相互走访,构成春节的特色。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电视节目越来越多,精神生活越来越多样化,春晚也越来越式微,不被人们所看重。
不过,对春晚不必太挑剔。免费观看,又不要你花钱。一种宴席十几二十道菜,总有一两道菜合你口味,那这桌宴席的筹办就有意义了,而不是浪费时间和食料。
为了制造笑果,为了制造巧合,生搬硬套,大男人不上场,让自己的媳妇去当清障队队长,而且怀孕挺着大肚子,这在现实中有可能吗?这是今年春晚某个小品中的内容和细节。
贾玲的那个小品,反映婆媳之间如何相处、家庭怎样和睦,比较贴近生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麻花组合沈腾的那个小品,颇见功力。沈腾近几年年年都上春晚,都成精了,话说的挺溜,动作夸张到位。还有他的搭档马丽也是如此。
好像每隔一两年,就有个少林耍武术的节目,今年也不例外。
为了追求舞台效果,应用各种技术,光、声、影,让人眼花缭乱。任何事物追求极端,就走向了反面。只要节目内容好,其他都是次要的,有些点缀也不错。但点缀过多,就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怀念八九十年代的春晚节目,演员都是素妆,就那么一个简朴的舞台,没有那么多伴歌伴舞的,却诞生了很多经典节目,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那英王菲的相约98、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追求新奇,绞尽脑汁,登峰造极,无所不用,这样办下去,让几十年后的春晚导演怎么办?总不能让演员到月球上去表演节目,或者在西游记剧情里的海下龙宫中表演。这么说来,让杨洁导演最合适。可是她老人家已经仙逝,很难找到第2个这样的人才了。
觉得近几年春晚中,办得最好看、最成功的是14年的马年春晚,霍尊的卷珠帘、大张伟的倍儿爽、乌兰图雅的套马杆还有时间都到哪儿去了这首歌都是经典作品,传唱一时。
早上4:30起床,在小区里溜达散步,微风阵阵,微汗涔涔,感觉倍儿爽,完成今天的日更,算是交差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