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小记:
赶班地铁上,一边听歌一边打开kindle看个《边城》的开头。
网络上对《边城》的评价对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这样的故事和情景让人心生向往。
本来是想读一读《围城》和《倾城之恋》,但kindle里没买这两本,淘宝里搜了一下,好像贵不到几块。
所以决定先看看《边城》,来填充一下地铁里的时间。看看自己也能被书中的意境和情怀所吸引,会不会对那样的生活充满向往。
八点半的地铁还没到,先是翻开kindle的外壳,正文前有两篇题记,但是第一篇题记里就写到:我有句话想说:“我这本书不是为这种多数人而写的。”
一些有关历史文化的背景,不得不承认我的历史文化是空白一片,所以看起来也比较吃力。大致通读了一遍前面的题记后跳到了正文。
作者开始描绘关于来到湘西边境的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有一个坐落在小溪边的小白塔,塔下住着一户人家。
一开始用写景的手法描写着这里的环境,蜿蜒崎岖山脉,宛如弓背的河流,停靠在岸边的渡船,对于这些实在提不起兴趣;
然后看到这户人家的的成员描写,老人,女孩儿和黄狗,以及他们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日常时,这些故事瞬间与环境融为一体,通过环境、故事和人的融合,在脑海里形成了n多副动态的画面。
看到这里时,眼看地铁快到站了,我给老唐发了一条微信:你说这些作家是怎么做到把一个地方的画面和这个地方的故事连接起来,写得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老唐说:“还是结合自己实际体验吧。实际体验过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然后能很好的把你的感觉描述出来,让别人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你的感受。”
其实感受是有,往往对看到好的风景就会只是“哇,好美”的感叹,而如何把这种感受描绘出来才是关键所在。
在写日记写文章的时候,我往往会很着急的写出心里的感想,害怕下一秒就会忘记,而没有停下来慢慢去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变化。
往往说话快的时候就是那种紧张的情绪夹杂在里面,反而说话慢下来时就会说着说着,越来越多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在我意识到这点之后,地铁到站了,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急匆匆的下车,我慢慢收起kindle,背上背包,悠闲地跨出车厢,边走边想着怎样让自己慢下来。
当我慢下来后,我没有看着手机,我望向了周围的人群,清早的地铁站里总是匆匆的背影,还没等看清楚别人的脸就已经消失无踪。
我踏上换乘电梯,没有和昨天一样急匆匆地在电梯上踏步,我停留在电梯的右侧,等待着电梯缓慢的将我送到上层;赶上换乘地铁时,我看了看时间,其实和昨天的时间差不了多少;卡着点,一分钟到达终点站。
我努力的暗示自己慢下来,出站时我没有第一个下车,也没有和别人拥挤,今天的我轻松刷卡出站;
突然觉得今天有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周围什么都没变,只是我的心境变了。
我并没有想到一本书的开头会给我这些关于慢下来的思考,早上出门时我还疯狂的想要辞职,此刻好像又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其实也挺好。
到了公司,面对催促我的同事,我对他说:不着急,等我吃个早餐后再处理工作。
我给半年没有联系的客户约了见面时间,还把昨天觉得繁琐的工作像大战僵尸一样一个一个消灭掉。
当我慢下来后,我发现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我会在这一天的清晨梳理安排好今天的工作;
昨天的这个时候,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时,我有些束手无措,更加有些焦躁不干,不断地出现失误。
而当把这些工作看作一个一个的石子,分别在午休时分把他们一个一个扔进小河,石子自然也就没了;
至于时间和质量还有效率,慢下来时质量保证了,如果确实还赶不上效率地脚步,那可能就是能力或者工作量的问题了。
下午领导抛给了我一个难题,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软件和专业,心里想着:整天想东想西,找些事情来为难我吧。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接下这样的工作安排,在调整情绪后,我向公司的技术部门收集意见和建议,最后比较顺利的完成了“稿件”,自我感觉良好,等待领导审批。
一开始很迷茫,当完成之后却还是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看到今天工作里带来的成就感,和这些文字里带来的喜悦;
慢下来,其实挺好,有时,我太急躁了。
本来想等到吃完晚饭后再来完成这篇文字,
又想了想,何必拖延,果然还是写得比较得心应手。
这些与文字有关得日子。
吱吱语语,我是吱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