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一句描述,让我感到特有意思。
这句描述是这样的…【我的回复是:它是既存在,而又是不存在的】
我只是锁定在这句话,至于前后文,恕我直接省略。因为这句话,在这个当下,它对我最有意义!至于它对我将来,是不是也是有意义的?这就看,现在的我,我是怎么地在对待这句话的了!
这话一刚入我心里时,我是这么想(宝传后按:哪个我在想?)的:
这话可是多么地矛盾呀!但若要用直接的回答时,当下,我心中就有这股声音出来了…〝它可以存在于…存在的地方,不存在于…不存在的地方。所以才会是既存在,而又是不存在的〞!
若我按这样的话来解,其实,就真的把这话给解开了。但,这只不过是文字上的转来转去罢了而已哟!一旦还想应用到务实面时,若只是文字上的转来转去,那其实,那这种流于浮面的文字,这还真是很没意义的。为了破除这个没意义,所以,我还得想个办法,把这话的内容,给化为具象的东西,才好应用到现实生活来。不然,我现在所花费的这段时间,就可以算是浪费掉了的。
基于这样的动机,这让我回想起,前几日,我就在想一个概念,太好了,现在恰好用上!
这个概念是…〝龟毛兔角〞。
我知道,龟毛兔角,这一词,是形容子虚乌有的事件的。若用〝子虚乌有〞这词,这就太抽象了;但用上了〝龟毛兔角〞这词时,这就相当的具象化了,而且,很好用。
譬如…
我只要再反问与我对话的人说:〝龟的身上有毛,兔子的头上长角。〞只要他真的不是以开玩笑的言语来回答我时,就在他说〝怎么可能?〞的那个当下,我马上就知道他是正常人。但要是他说:〝我真的看过龟的身上有毛,兔子的头上长角〞,只要他真这样说出不合理的话时,我一定会大大地怀疑:这人应该是脑袋进水了。不然,他内有隐情,一定是有事求于我,才会任我说什么,他都刻意顺从我!?
只要我真是一位诚实的人,那么,这方法,特好用,也相当管用!
在此,我试着再反推到【我的回复是:它是既存在,而又是不存在的】这句话,我只应用具象的〝龟毛兔角〞这概念,而不应用抽象的〝子虚乌有〞的概念,虽说两者同样是在指着…不存在的事,但指涉法,一个是具象,另一是抽象的,这就是其间差别之所在。
《不存在的事物》,这《…》的本身,没错,它是不存在的。但要指出它之所以不存在的作法,最好,这还是拿例子来证明,而且,这例子还得具体才行。不得不,我也只好用〝不存在的事物〞这一〝文字内容〞,来指涉这种纯属概念的领域,好让人领会到这种领域的荒谬处,而能具体地抓到准则,好避免之。但〝不存在的事物〞这一〝文字内容〞,这还是很抽象的,所以,我得代入具象的事物进来,才好作比喻!
一般而言,很具象的〝龟〞〝毛〞〝兔〞〝角〞这四物,无一不是具象的,但因为拼凑的排列组合,使它很给力而又恰当地将《一件不存在的事》给证明为不存在,而这个证明就是透过具象的东西的…有意将之促成为荒谬的组合…使得这个《一件不存在的事》的证明…被体现出来。
这时,《不存在的事物》≒《龟毛兔角》
但,〝龟〞〝毛〞〝兔〞〝角〞可都是存在的哟!
龟角,是合理的;龟毛,是不合理的。
兔毛,是合理的;兔角,是不合理的。
因为我要举出不合理的,不得不借用不合理的实物组合,来把这条…本来很难说得清脉络…给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善巧。
促成善的理解的窍门,都可以被称之为善巧。
促成恶的捷径的诱惑,就不可被称之为善巧。
好的,以上,我将最上头的那句话…【我的回复是:它是既存在,而又是不存在的】…给证明为真的了。只是说,这种思惟进路,很少有人能理解。所以,我也不盼望被很多人理解。但至少,我经由我这种文字的梳理,这对我自己,这就很有帮助了,这可以帮助我自己:能够理解这种概念的隐性暗格,还有潜隐性的多条脉络。
虽说,能理解这种思路的人,并不是很多,但还好,还是有的。只是在缘份还不具足之前,一方面,我要等待;二方面,我要在等待当中充实我自身;三方面,我要在充实我自身当中超越既有的无谓等待,故而可无住生心。这三方面,是最基本的,暂时,先罗列这三吧。
也为了这三,也所以,为了要遇上能分享理解的人,我得活得够久,并走足够多地方,活得够健康,如此,才遇得见这样的人…和我能够契心的人。然后,开开心心地一同往更深里钻,哇!那可该有多畅快的呀!
现在,我正在铺垫这条路。所以,这些陈述,还是很有必要的,是一种必要性的预备呢。由此,其意义性,就体现出来了。
其实,
情境一: 《存在的事物》≒《龟毛兔角》
情境二: 《存在的事物》≒《龟角兔毛》
情境三: 《不存在的事物》≒《龟毛兔角》
情境四: 《不存在的事物》≒《龟角兔毛》
以上这四种情境,针对每一个,我都能举得出合理的对境出来,并对对境…我都能补入合乎情理的匹配内容、或内涵。
当然,情境的对境,那就非得是精确无比不可了。情境一定要与对境、与对境的内容都要密合无间,才行。
将来,一旦诸情境以乱序的方式向我心目奔来时,因为,我对:情境别、对境别、内容别…等等相关的组合都经由我现在所下的功夫,而弄得一清二楚时。只要我在看到它是属哪种组合模式的,只要模式被我辨别出来,我就知道这一组组合的特定内外在脉络是怎么地连的了!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
以上,虽是在我不知不觉间写出来的,但这也有着我的本觉的照见与照住,于是,情境群,才能被我给分理出来。至于内容与对境,以上的,我的确是提到了情境一与情境二的对境内容;至于情境三与四嘛,谨留短语,置于最下。如此,理已然明,真欲明者,自会去明;不欲明者,我虽重情,何必滥情?
我的这种文,老实说,若要将来的我,在将来又再返过来读此文,对此景况,我必须承认,将来的我,还真的得心平气和下来,像我现在的这种文,将来的我才能读得下。
对于时下这种急躁的社会,若要让别人来读一位陌生人的文字…犹如我这样的文字,还要穿透文字而读到里头的脉络的,哇,这可就真的是相当之难的了。
所以,在知道了这点之后,我真能设身处地地体谅人。读不懂、读不下…这是很正常的。也因为了解了这种常态,我的心态自然也就变得很理解,而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这种平常态的了。不过嘛,要是真被我发现…竟然还有人居然能读!?愿读!?甚至还读出我现在的状态的!?
哇!那么,这种人,绝对是能让我感到惊奇万分的人,这实在是太难得的了,特别是在这个世代里,这绝对是极极极其少数的少数份子呀!
估计,在这种人的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绝对是…多多的!
为此,我,翘首期待,并在期待当中,习练鹏举。
后记一:
情境一: 《存在的事物》≒《龟毛兔角》
(以术语作为存在,好来指涉…不存在的那个。指着虚在。)
情境二: 《存在的事物》≒《龟角兔毛》
(以真物作为存在,好来指涉…存在的那真物。指着实在。)
情境三: 《不存在的事物》≒《龟毛兔角》
(以术语来指涉…不存在的那个。但术语本身,并不等同于…不存在的那个。从不等同的层次,来说不存在。)
情境四: 《不存在的事物》≒《龟角兔毛》
(以术语来指涉…存在的那个。但术语本身,并不等同于…存在的那真物。从不等同的层次,来说不存在。)
后记二:
接下来,接着深入思索:【利润它是既存在,而又是不存在的】,它的完整表达式,必须有三句,才能完成。
1、 利润可以存在于…合乎道义的地方,也可以存在于…不合乎道义的地方。
2、 不合乎道义的〝利润〞,可以存在于…不合乎道义的地方,却不可以存在于…合乎道义的地方。
3、 合乎道义的利润,可以存在于…合乎道义的地方,却不可以存在于…不合乎道义的地方。
道者:生生之谓道。
义者:行谊适宜也。
留意啊!以生生为准则:你好①、我好②、世界好③、后代子孙好④!
说真格的,即,严格地说,①②③④少了一个,就绝对不合乎道义呀!
在这世界,既要克服…随大流的人们…对①②③④的忽略,还要逆流护航,以顾全道义,成就庄严摩诃衍那。于是,为了完成这种极其不可思议的工作,那么,那还得…得溯本我,方有以成之矣!
毋怪乎,君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在肉身未殒前,还得继续地…生生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