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检测已经落下帷幕,今天我从语文这一学科与大家聊聊。
对咱们大部分同学来说,一张试卷最重要的莫过于分数,分数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且,你发现老师似乎也盯着分数,但是老师看的永远不止是分数,可能比你想的要多得多,且会和你平时的状态联系起来。
就语文试卷来说,改卷子前我会先整体看你的卷面,起码比你平时的笔迹要工整,如果你连名句填空都潦草,且阅读部分没有按分值答题。首先我会断定你没有以绝对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次检测,也就是你这张试卷检测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按分值标序号答题是我们具备的基本的答题常识,平时训练时反复强调,如果此时你还是置若罔闻,大面积如此,你的心态是出了一定的问题的。
再者,试卷发下去我通常会观察咱们同学的反应,就此次试卷来看,我观察到有的同学看到分数后直接把试卷压在身子底下,趴着睡觉;有的同学则仔细算分;有的同学则拿来了分数比较高的同学的试卷,对比观察。
然后,我再讲试卷时通常有个习惯,一般在改卷时对于犯典型错误的同学会印象深刻,讲这一题时我会观察你的表现,你是在侧耳倾听还是认真笔记?可是很遗憾,通常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是在做小动作就是在游离,如果老师提醒笔记,才会潦草不堪的记一记,我走到旁边敲桌子提醒时还在不情不愿的收起来。
试卷评选完进行订正。往往出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试卷做的认真的同学,考的较好的同学订正认真,更多分数在中下游的同学订正时敷衍了事,应付痕迹特别明显。这时,我不免唏嘘,这些其实不是结果而是原因。
若如此一般要求,会发现很多同学做不到,又觉得这是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能力问题就是长时间养成的各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想一下子解决,可能性比较小,需要系统的慢慢地改变,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态度,如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情绪和支持度等问题。
如果定义为态度问题,就希望咱们同学能一下子转变态度,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看到咱们有的同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还是挺难过的。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作业需要催,催上来的作业质量堪忧,心理排斥考试,赶鸭子上架考完试害怕家长知道,老师依据你最近的状态和你的试卷状况也会找你谈话,然后又很伤心,继续提不起精神,继续厌恶学习,也找不到成就感。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雨晴同学如此写道,大致意思是又要考试了,我渴望通过这次考试能给我一些教训。我看到的时候立马呆住了,当很多同学厌恶排斥考试,甚至只拿自己和同学比较时,她却只和自己较劲。她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型思维,她挑战的是自己!如此心态,若考的好会开心,如果有失误那就看需要总结的地方。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有如此心态都差不了,因为她的格局打开了,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成长空间。
最近我打算尝试把咱们同学每次的作业或者背诵情况都登记下来。一周一反馈,就像不检测就不知道自己落在哪里,没有总结反馈,可能还自我感觉良好。我大致把咱们同学的作业情况分成三个等级,当然,如果有晚交或者不交,我也会标注。且先试试看吧。
你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你的高度,格局是否打开决定你是在高空自由飞翔还是在陆地匍匐前进,这中间体验的感觉是绝对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