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是怎么来的?
请让我用很浅显的例子来告诉你期货的起源。
很久以前,有个种大豆的农民将在九月收获一批大豆。如果那时候卖大豆的人多,他的大豆就卖不起价格,如果卖大豆的人少,那他的大豆就可以卖一个高价了。所以他比较烦恼,如果现在能确定一个让他满意的价格就好了。
另一个跟他一样烦恼的是买卖大豆的商人,他自己不种大豆,但是却长期对大豆有需求,没办法,谁叫他是个大豆商人呢。所以他也有跟农民一样的烦恼:大豆到九月的收获季节,如果量少那么收购价格就会上涨,他成本就高了,反之就可以降低收购大豆的本钱,但是谁知道呢。要是现在他能确定一个收购价格就好了。
巧的是,他们把各自的烦恼跟一个共同的朋友讲了,这个朋友一拍大腿说,你们见一面,谈一谈看看能否达成一个大家满意的价格先定下来不就得了。于是商人和农民就在这个朋友家见面了。
就这样,经过商人和农民的一番唇枪舌剑,最终定下一个双方一致的价格下来。朋友说,你们定个协议吧,这样你们双方到时候实行起来就有依据了。
这种通过商定未来一个月或三个月,更远期的可以把买卖日子定到明年的大豆价格,再规定好大豆的质量、数量的这种协议,就叫出最初的期货合约。
有了这个期货合约,双方的这种烦恼就解决了,农民和商人都很开心。
慢慢的,很多人都知道了这种期货合约,随着期货合约的越来越多,它就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单子。大家知道有了交易就有了市场。期货市场就是这样从现货市场发展起来的。
期货现在是怎么样的?
后来期货市场变的越来越大,大家在交易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终于在1848年,美国芝加哥的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就是规定可交易的商品名称、数量、质量,交付的地点和时间等,赋予了法律意义,免得交易双方发生争议。
同时聪明的美国人又发明了保证金制度,买卖合约的双方可以只用合约价值10%左右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正是因为这些创新制度的实行,让有钱有闲的投机者很快对这种期货合约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期货市场中合约的交易比交易谷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后面的一百多年,期货交易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也日益繁多,花样不断翻新。有传统的农产品的期货,如谷物棉花、小麦、油菜籽、燕麦、黄豆、玉米、糖、咖啡、可可、猪、猪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货;有金属期货,如黄金、白银、铂、铜、铝等期货,有能源期货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货,比如说外汇、利率、股票指数等期货。
那么我们国内的期货,除了包括国外大部分品种外,还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不断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特有的期货商品,如PTA、甲醇,玻璃等,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新商品加入期货市场大家庭。
期货是怎么交易的?
期货交易讲求“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所以期货有“价格发现”功能,世界上很多生产经营者虽未参与期货交易,也没有和期货市场发生直接关系,但他们都在利用期货交易市场的价格来判断自己的现货价格。在贸易谈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价格往往是以期货价为依据来确定的。
我的另一篇文章提过期货的交易特性(三页A4纸期货投资入门教程),这里简单再说明下:
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
相当于用更少的资金可以交易更多的对象,这对投机客来说是很吸引人的,想想看:你可以用1000元的资金来交易一万元的货物涨跌,如果你的判断是对的,那么就意味着可以用很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期货交易实行当日无负债制度
就是说你的本金盈亏,交易所每天都会跟你清算,做到当日就双方两清,我不欠你的,你也不欠我的。所以不能像做股票那样,亏了就不管它。如果期货的走势跟你不对路,你要对它负责,不然它就亏完你的本金,知道被交易所强平。当然如果是盈利的,交易所会把盈利的划到你的账户上,只扣除交易的手续费,你不用交税就可以提出来。
期货可双向日内不限次交易
期货不仅可以做涨也可以看跌,而且在交易时间内可以无数次买进卖出。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灵便性,所以期货市场热闹起来,成交量可以达到天量。
就国内来说期货交易也是归期货交易所管理的,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直到九零年代才陆续建立了郑州,上海,大连期货交易所,在2006年建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正由于我们期货起步落后,即使中国在大宗商品的整个国际贸易领域里成为最大的购买者,是许多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国和最大进口国,中国对大宗商品也没有多少的议价权和定价权。这让中国企业处于尴尬的被动局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的期货业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进来,为中国争取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相应的话语权,夺得应有的地位而努力。有点扯远了,主要是为了说明期货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这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