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大意是他如何通过写作获得价值的。
记住了两点,一点就是每天写作,一点就是写别人认可的干货,而不是日记。
第一点我能做到,第二点差得很远。让我想,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首先,什么是干货?
我认为:干货就是提出一些实用方法的或者是分享自己观点的文章。
提出实用方法的文章:比如很多写时间管理、阅读技巧等这类型的文章的,把每一步具体实施步骤传授的很直接,让读者明白看了之后应该怎么做的,或者是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成功的。这类型文章看上去确实很受欢迎,第一点第二点说的头头是道,操作简单,可实际上读者看完后,却很少自己实践的文章。就比如我自己,看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方法的文章,也看了很多关于阅读技巧的文章,可是我感觉那些所谓的“干货”反复来反复去,被各个作者写出来,只能让读者看时候爽一下觉得有用。可是做到这一点却很难。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你看着别人总结出来的精华,毕竟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看了那么多速成法,你只看到了作者通过此法轻松简单的现在成功了,你根本不知道作者背后默默了多少努力与坚持。看别人总结出来的干货,还不如实实在在的选一本书静下心来看,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变成自己的知识。
分享自己观点的文章:现在我更偏爱看这类型的文章,因为那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出的思考,你可以从他的文章中看到他的思维过程,然后去想,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问题? 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如果是我,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能从作者的思考过程中学到什么?作者的那些观点值得我学习?就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她通过大量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不写一些表面上很美的很虚的文章。她的每篇文章我都认为是她思想的精华,都会打印出来一遍遍看。从她的文章中我会思考很多问题,因为想找到答案就引导我去看她推荐的书,关于哲学或者心理学的问题,慢慢我发现自己也不在关注表面,也想去追逐深层次的心的问题。
所以我更认同于,也更喜欢看一些关于分享观点的文章,而不是速成法等文章。速成法注重的是去做,你吸收再多干货不去动手变成自己的东西都是浪费时间。而观点类文章更注重的是去想。每看一篇文章都需要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这就是写作背后的价值。
其次,我该怎么提成写作水平?
一万小时定律适用于写作,所以每天的写作练习必不可少。有想法时就写想法,没有想法时就思考一些别人的观点。
我发现最近阅读的心理学书籍时,作者的很多观点都能引起我的思考。毕竟心理学和自己内心有关,它会让我对自己进行反思,对生活进行反思,作者的一个观点就会打开一扇门,真的很玄妙。
阅读、坚持写无一不是每篇干货文章告诉我们的写作方法。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
自己坚持每天写差不多半个月了,可是今天才意识到自己写的文章只能称作日记,及时改正,以后只写经过思考的题目,只写一些思考过程。写下心中的问题,慢慢解开答案。
#每天写作练习#目的并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最后,关于写作的一些思考
我很赞同写作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而且写作是一项训练意志力的过程。它很消耗脑力,需要大量思考才能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字。社会随时在变,很多观点也层出不穷,我们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阅读精华书本,吸取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用在学习的时间也不少,比如看书、看文章、听一些节目、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完之后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有时候没有完全投入学习,学完就忘。比如说我听了一起很有意思的节目,但想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发现自己两句话就表达完毕,说不出核心观点,不能绘声绘色的讲出其中的有意思点。全因自己表达能力较差。所以我决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都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并要加强记忆,一遍记不住就多学几遍,对于有意思的东西,学完后先把它写出来,最后通过语言把它分享给周围的人。逐渐训练自己的专注力、记忆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