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人说过:和谁在一起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还有人说: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带来的影响会影响你的以后的各方面。对于两者的看法,我倾向于后一种。如读书这件事情,书类多样,你会更喜欢读哪类书籍?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的这段话反映了不同类型的书籍所带给人的影响。
高中时期直到大二,我比较喜欢读青春文学与心灵鸡汤,这是自己消遣空闲时间的方式,青春文学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青春要不断去挑战自己,敢于去折腾;鸡汤给我的影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到大三时,忽然发现自己之前的课外读物类型的书籍太过局限了,拉不开自己的思维,我把青春文学与鸡汤书籍全都抛到一边,逼着自己去看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就算不知书背后的深层内涵,还是坚持阅读。这晦涩难懂的书籍是经典书籍,因为年代离我久远,而且那时的作家写文章都比较的严谨,字词的使用都要斟酌再三,我选择了回避。老师让写读书论文或者读后感之类的我写的大都是自己擅长的青春文学类与鸡汤,写多了就不新鲜了。有时大家讨论那些耳熟能详的哲人,我会接不上去他们所说的思想家的写作特征、写作背景和作家的经历等,那是精神层面的另一种匮乏。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能够长久的流传下来,必然其其过人之处。給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窗口,借鉴前人的经验更好的前行,审视过去前人的作与为......更重要的是,常读经典,保持纯真无邪,激发自己的思考,逼迫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阅读经典,培养理性思维,淡定从容的应对苦难,感受经典的力量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