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我
在皖南地区,我们把外婆叫做家婆奶奶,家婆叫做ga po,意思是家里的奶奶。因此,我们喊外婆也叫奶奶。
奶奶大字不识,童养媳出身,年轻时是典型的贫农。即便这样,奶奶却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人。
小时候,听奶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怎么好意思哦!”这句话用他的黄梅口音说来尤为好听。
(一)
奶奶一生没穿过几件好衣服,即便是到现在近九十岁高龄,仍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有的甚至补丁又补丁。这少不了受我的几个姨娘批评:现在不是没新衣穿,这么穿出去,要被人笑话的,人家还要以为我们待你不好呢。奶奶的好衣服都压在箱底,整洁如新,那是她出门要穿的衣服。用奶奶的话说,我晓得你们对我的好,这些衣服还能穿,不穿就浪费了。新衣服要出客穿。
奶奶脚大,要穿40码的鞋,年轻时干活费鞋的很,索性赤脚往来。外公年轻时身体不好,全家她就她一人算劳动力挣工分。她去深山老洼里一人抽水打田,一人承包几亩地割稻插秧。回来,照顾婆婆和一家大小。平日里,完全不像个女人的样子。一旦到要出客的时候,必把自己收拾妥当。穿上干净的鞋袜,换上整洁的衣裳,容不得一点灰尘;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再戴上发箍。
“乱七八糟的,那怎么好意思出门哟!被人笑话,要丑死的。”奶奶说。
最好的风水是人
(二)
奶奶的手掌蓬松宽大,岁月留下一道一道刻痕,却做得一手好菜。江南双抢季节,奶奶家要请人帮忙干活,俗称换工。几个劳力聚在一起专门帮一家人干活,完工后再去另一家,这双抢就抢得快。但中午是要准备中饭的。奶奶的中饭历来要被夸奖一番:大菜多且足,味道好。乡里乡亲都知道,奶奶家的劳力只能算她一个,孩子们又还小,能做出这样的一桌菜,奶奶是不容易的更是舍得的,是个大气之人。奶奶从不上桌,也不让孩子们上桌,待客有待客之道。尽了主家之仪后,她才带着孩子们吃那些残羹剩饭。贫穷的年头,孩子们馋,奶奶说,“既要请人家吃饭,就要拿的出手哇!小不西(小孩子)不能不懂规矩。”
奶奶心善,受不得别人一点恩惠。但凡别人一点恩惠,总念及别人的好,自己想法设法偿还,自己还不了就时时叮嘱子女还。邻家奶奶在奶奶生病时,端来一碗皖南人都爱吃的汆肉汤,奶奶念及别人对自己的好,把自己的新拐杖送给了她;隔壁肖奶奶送一碗新做的粑粑来,奶奶吩咐妈妈拎一箱酒去还礼。这让妈妈很不解。奶奶说,“吃了人家的东西,那怎么好意思嘛,人敬我一分,我敬人三分。”
如今九十岁高龄的奶奶依然独住自己的老屋,自己洗衣、做饭。早晨起来,一个人走到水井旁压水,抡棒子洗衣服,舅母舅舅赶着要帮她压水洗衣,奶奶不干。“我的脏衣服怎么好意思让你们洗嘛,不能麻烦你们。”奶奶总想着会麻烦到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三)
奶奶是个极喜大荤之人却也信佛。每逢观音生辰就要吃素。又听人说,观音生辰有几个,便记下几个生辰吃素日;再又听说好几个菩萨的生辰,又记下吃素,烧香拜佛。年事已高的她出不了远门便在年头就吩咐子女买好香。每年清明,自己也跟着子女去祭奠先人。细雨纷纷的清明路湿,儿女不让,奶奶说,“老人家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能不信。”
奶奶脸庞生得饱满红润,一把好手劲,竟也不像九十岁的人。每每我们回去,都要与我们这些姑娘家说说做人做事的道理。真的,我们这些姑娘家——她的三个女儿,三个孙女都耳读目染她的文化:做人要大气仁义、做事要舍得吃亏、常怀感恩、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