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结婚时,公公、爱人在城里上班,婆婆在家里种地,家里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弟弟和一个4岁的妹妹。婆婆那时年纪刚45岁,爱玩、爱笑、慈爱、善解人意,好人缘,家里的气氛和谐温馨富足,
农村人那时很闲,于是整天家里就聚集着邻居,带领着孩子天天聊天消磨时光。
我的娘家人多,每天日常随时会有十几口人,相对家教严格,匝一来到婆家开放温和自由的小家庭中,立刻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每天都如沐春风,开心快乐。
我刚结婚第三天,早上起床出家门透一口气,回家时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一看进错了别人家门,就羞愧的赶紧退出寻找,一个胡同就那么几家,不困难就回到了自己家里,幸亏是早上,没有人看到新媳妇摸错了家门,否则人家早笑话我了。
我也是乐不思蜀,常常是一个月了,婆婆把回娘家的礼物准备好,对我说:“回家看看你妈吧。”我掐指一算,啊,又一个月没有回家看我的亲妈了。
婆婆确实带我如女儿一样,我们家每天都是爽朗的欢声笑语,邻居们都很羡慕。在我生下女儿后,婆婆一直在我的屋里睡了100天,为的就是夜里帮助我照看孩子。100天后,婆婆回她的屋里睡,偶尔我的女儿夜里哭闹,隔着8间房子,婆婆就能听到,立马就来到我屋门前,敲着门问“怎么了?”,门常常是虚掩的,婆婆进屋就赶忙接过孩子哄,仅仅这一条,就足以让我一生对婆婆好。
邻居都羡慕我们家和睦富足。婆婆说其实她结婚时家里就一桌一床,后来人家来抬走桌子,才知道一张桌子还是借来的。后来公公去郑州铁路局上班,家里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这对我来说是无法理解的赤贫。但是婆婆就是有福气,硬是把家里过的让人羡慕。
也许就是因为公公是在铁路部门工作,公公人实在又有能力,家里又有地,所以婆婆就认为上班挣钱最稳定,对于做生意什么的,从来没有考虑过,用她的话说:“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过了今儿不说明儿,天塌下来 自有长的撑着。”
婆婆有一种魔力,就是具有天生温馨气场,和她在一起,心里有意见也不会太生气,相反常常很高兴,不想离开,怪不得公公单位工作是劳模,到家是模范,上班赚钱多,下班就做好吃的,看起来好像永远都很精神开心满足。
我们一家一直都很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婆婆也一直很满足这种状态,却忽略了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对几个孩子的人生指导,一切随大流,走哪儿算哪儿。
后来我女儿快一岁时我们家搬进城里,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我爱人的工作是铁路上临时部门,越来越没有效益,弟弟也高中毕业了,妹妹上小学,家里虽然生活质量没有下降,但是因为是在城里,弟弟也到了谈女朋友的年龄,所以感觉消失了农村老家的优越。这时候应该是规划家庭未来的时候了,可是没有,一如既往的过一天算一天,其实家里有很好的至亲的人脉资源,但是公婆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没有长远思考就没有长远规划,没有长远规划就没有目标行动,这样的结果是婚后7年呈现出了家庭总体发展的颓势。
主要问题表现在对各个孩子的未来和方向自小就没有指引和鼓励,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温馨颓靡,使每个家庭成员都安于现状,都平静淡泊,都想有钱却没有赚钱的动力,有一点突破想法会及时被打掉。因此每个孩子年纪轻轻却没招儿,挣钱很少也熬着,在90年代那个充满机会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也许还有别的可能。
于是在家庭有很好人脉的基础上,家庭里却根本就没有丝毫利用人脉的意思,每个孩子都平淡而随大流,没有自己的努力和主张,每个孩子都很乖。
我毕竟是外来的基因,想法和婆婆的一点不一样,婆婆永远不支持做生意,我就不爱上班。婆婆性格很好,谁愿意干什么都行,我就开始借钱做生意。
家里唯有我这个媳妇是“劳累命”,不做生意就着急。弟媳从结婚开始几乎没有上过什么班,一直是打麻将,一直是抱怨没钱花却总是自我安慰:人要知足。几十年如一日的打麻将也是一种爱好自律,打坏了身体,落下了一身病依然坚持,这让我常常面对她时表达怜悯。
我自己也表现的很糟糕,呈现出强势而孤傲孤独的德性,越发满足蜷缩在商场里,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对未来对自己的小家也一直没有做过规划,也是顺天悠。哎,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啊!
如果我的缺点是不擅长经营人脉,我的公婆应该是个中高手,他们有很好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凝聚力,却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化,没有最宝贵的规划设计能力和长远目光。
我也是这样,没有规划未来的头脑,因此反思自己的25岁-45岁的20年里没有结果。
我比公婆幸运的一点是,我遇到了一个更好的时代,遇到了付费学习,终身学习的得到,遇到了得到很多高人、神人老师,于是重生,于是改变。
婆婆是我极为重要的依恋,她也是整个大家庭的凝聚力核心,婆婆就像镜子,给我安慰同时让我自励。再以后的岁月里,我会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加倍回馈婆婆以前给予我的温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