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舅舅在家庭群里冒了一个泡“家人们节日快乐!万家团聚的时候是想妈的时候,那就来看看巜我的老妈》。”随后,一篇小作文《我的老妈》跳入眼帘。刚退休不久的舅舅,把日夜照料外婆写进了日常,写进了文字。
家族群里经常活跃的是几位“老小孩”:舅舅、父亲、小姨,他们会时不时用几张照片、几段文字,把散在各处的我们重新系在一起。这里像一条恒温的走廊,任外面风雨,群里始终灯火可亲。
小姨在群里回复:“谢谢哥哥嫂嫂,把妈养得红光满面、神清气爽!”作为小女儿的她,小姨把“孝顺”落到了实处,落到了细微之处。
外婆如今这份“好福气”,不仅靠她自己的修行,也靠儿女们一条心,众人接力,才能把她照顾得如此体面。
若问“良好家风”是什么?我想,是《礼记》的“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把“一条心”刻进堂前檐下;是“礼之用,和为贵”,把“以和为贵”融进日常的琐碎;是把“我”写成“我们”,是把“应该”换成“我来”,是团结友爱,是无私奉献,是感恩之情。它时常不语,却在每一处生活的细节里,悄悄代代相传。
舅舅的“小作文”—《我的老妈》
退休后,女儿给我安排了带孙的新工作,我自己找了份兼职一一带娘。含饴弄孙,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年逾花甲,还有娘可孝,我高兴!
9月28日下午,女婿开车把老妈从妹家接回阔别二年的家,装了满满的一车行李:轮椅,滑轮扶手,拄手棍,马桶,药物及日常用品。三姐送妈同行,她叮嘱我何时换尿裤,何时吃何药,帮妈洗了澡并准备一天的纸尿裤。
几天来,姐妹们多次登门传经送宝,还带上妈爱吃的美食,我对侍候工作日渐熟悉。从早晨七点多妈起床到第二天早七点,我和妻子重复做这些事:抹澡,洗漱,早餐,十点水果,中餐,四点奶粉,晚餐,洗澡,凌晨换尿裤 ……
此次照顾老妈比前两年增加了一些拉撒的工作量,但我庆幸老妈脑壳还灵泛,听力还好,能自己吃饭。八十九了有这款式足矣。
我加深了对老妈的了解:
老妈挚爱健康。她每天早餐吃四粒药,晚上吃六粒药,少一粒也会嘟哝。那天聊天中,妈说没人得她这种病,想死。我笑着说,停药就会死。妈担心停药不会死才想吃药好好活着,以免加重儿女们的照顾负担。
老妈对生活要求不高。早餐一个鸭蛋一个馒头一点麦片,中餐只要一块五花肉一份蔬菜和汤,晚餐一碗米粉或面条。也许是怕给儿女们添麻烦而刻薄自己。
老妈生活有规律。几年来,一天当中哪个时候该做什么长期坚持:八点前起床,中餐后午睡,九点前睡觉。有天晚上八点多我想出去放风叫她早点睡,她硬坚持甲午几才睡。难怪老妈离不开手机。
老妈是村里最长寿的老人之一,我为之骄傲。万一有电视台采访老妈的长寿秘诀,我想告诉他们:
我妈勤劳养育了健康。七十年代,因为爸爸在外教书,家里五个兄弟姊妹还小,劳力少,她既出工挣工分又操持家务照顾我们,勤劳炼就了好体魄。
我妈子女精心呵护维护了健康 。妈生活不能自理五年来 ,姐妹们精心照料,科学膳食,老妈心情愉悦,健康开心。
我妈坚持用药物守护健康。几年来天天坚持按时服药,守护了心脑血管的健康。
照顾老妈虽然比在职辛苦,儿时妈念叨我红里果里不tiang话,如今我言听计从。我每天享受着四代同堂的乐趣,收获颇丰:
知道了珍爱生命守护健康的重要。
明白了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道理。
传递了百事孝为先的家训。
提高了自己在家庭中重要位置。
我想,只要我们尽心尽力,老妈的晚年生活就不会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