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毁灭友情的方式有许多,最彻底地是借钱。
还说,你若想与一个人结怨,最好的的方法是借钱给他,然后向他讨。
是真的吗?
①
家附近有几条曲曲弯弯的商业街,每到夏日的夜晚,便成了啤酒加烧烤的乐园。
那些彪悍的爷们,完全无视痛风的危害,光着膀子,喝着冰啤,就着海鲜烧烤,通宵达旦成一道城市风景。
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就罢了,最难耐的是酒后"吐真言"引发的战祸。
就在有天晚上,原本笑声朗朗的楼下,突然蹿起了喧闹的杂音。
不用猜又是喝大了。
只是这次的吵闹不是寻常的挑衅滋事,而是有个人催另一个还钱。
只听一个男人说:"甭说那么多废话了,今天必须把那2千还了"。
另个人也不甘示弱:"不就2千块吗,至于吗?我早晚还给你"。
"不行,现在就还,马上就还,都拖了多长时间了?!",语气已忍无可忍。
然后,另一个就嘟嘟囔囔地开始找钱包,可能又没带那么多,就忿忿地嚷着"明天一定还你"。
债主似是郁闷许久,借着酒劲宣泄不满,于是俩人争执地声浪震天。
同行的朋友一边力劝,说着都是朋友,有话好好说。并让欠钱人明天一定要还钱,欠钱的拍着胸脯答应着。
在骂骂咧咧声中,声浪慢慢沉了下去,估计紧接着便会曲终人散。只是半晚上的烧烤加啤酒,注定已燃不起半点欢乐的火焰。
不知道第二天那个人有没有还钱,但很确定他们的朋友关系已经到了彼岸。
即使还清了钱,他们的友谊也一样清零了吧。
②
从来,借钱都是国人难以跨越的心坎。情结里面的微妙复杂程度,超出了任何一种情感。
首先,借钱的大多是被逼无奈,开口已是低到尘埃里的姿态,自尊打折后的勇气,是背后重叠的压力与脸皮。
话一出口,理先矮了三分,本来平起平座的朋友关系,一下子倾斜成山巅与谷底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借钱的在忍辱负重,实际上却是抛了个铅球给朋友,不管轻重都能打倒一片防线。
而最后,为难的只能是朋友。
其实,不管借钱的还是被借的,碰到这个伪命题,都会紧张慌乱,只不过成年人的面孔,都习惯伪装平静。
借钱的装作漫不经心,仿佛随口一问,话里音外全是试探:是朋友就帮一把。
被借的故作淡定,谈笑风生间,马上启动分析计算:要不要借给他?
一场静水深流的微妙考量下,友谊已被换算作可怜的筹码,无论结局怎样,都已脱离了它本来单纯的面目。
而如果你的友谊占了上风,朋友把钱借了出去,并不是友谊已完美获胜,而是考验刚刚开始。
你若及时还了,自然皆大欢喜,你若一拖再拖,注定友谊最终带进粪坑里,算来算去,它生来也就只值借走的数。
而悲催的是你没有钱借,或者有钱却理智告诉你不能借,那么你便也理矮了三分,觉得在友谊的清高之下,犯了人性的糊涂。
便如同做了亏心事一般,即使借钱人故作大度地说着没事,你们今后的情谊也注定有了"污点"。
在这场情感博弈之下,传达给双方的都是压力与考验,结局写满人性的弱点。
而最不堪的结局也许就是,曾经以为你是那崖畔的一枝花,没有想到,却是人海的一粒渣。
所以朋友之间借钱,最怕的就是借出去的是真心,还回来的是死心。
③
借钱给一个敌人,你会赢得他;借钱给一个朋友,你会失去他。
而事实是,一旦朋友开了口,借与不借都有失去的风险。
想起之前曾有个半年都不会有联系的朋友向我借钱,一开口是5万,家里有点资金也都做了理财,根本没那么多可挪借的闲钱,就委婉的拒绝了。
拒绝之后,朋友没了音信,自己内心却泛了好几天的波澜。想到人家第一次向自己借钱,定是遇到了难事,也不知道解决了没有?心里虽是挂念,却再也鼓不起勇气询问。
从此,本就极少联系的朋友,更加缺乏了交往的理由。
平静下来,又觉得庆幸,幸亏人家向你借5万,因为与情谊的分量不对称,所以让你有拒绝的底气——毕竟我真的借不起。
而若是借5千、5百,那该是另一种纠结的考验吧,明明拿的出,又不想借的话,寡淡的友谊被架空在人情之上,赤裸裸的样子定十分不美。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交情本就不深,所以无所谓失去。
而友谊越深,意味着筹码越重,失去与不舍间,注定多了纠缠。
所以,越是珍贵的朋友就越不该谈钱,是朋友就该珍惜这份荣耀,努力不让铜臭骚扰,让友谊花开的纯洁干净。
当然不是好朋友,人家也不会借给你,所以万不得已跟好朋友借了钱,一定记得及时还!及时还!及时还!
因为信任只有一次。
④
借钱时你矮的是尊严 ,过期不还伤的是情面。
保罗说,保持友谊的最佳办法就是任何事都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三毛也说过,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如果迫于情势你借了,那么就要学习胡适先生,我借了就不要求还。我就是这样,同学因为买房找我借几万块钱,我就是抱着这种态度的。虽然我曾多次劝她从58同城上换一份工作。
而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别人借钱,有多少人能做到"视死如归"的态度,心甘情愿笑对借款有去无回?
既然没有无偿援助的胸襟,就会有等待,有期盼,有衡量,有失落。
而情谊就在这些复杂的猜忌中土崩瓦解,本来价值连城的,最后却分文不值。
所以,最好的友谊不谈钱,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