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为什么那些牛逼的人牛逼的公司,能够想到那么厉害的创意,而且是能持续产出。唯一能解释的理由就是,创意一定有方法。
关于生产创意的方法,我看过不少书,也听过老师讲课,总的来说大同小异。可能每个人解释的角度不一样,或者侧重点不同,但基本方法都类似,正如这本书总结的问题/解决和恰切截断,便是一种很精辟的解释。
当然,你还能找到很多不同的解释,他们都是对的。可以说,创意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可以通过阅读一两本书就能获得的知识。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创意的方法其实就这么简单,简单到人们常常忽略。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生产创意的能力相差那么大呢?真是因为人们忽略了最简单的方法吗?我觉得不是。
因为我相信,大部分初学者一般都会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尝试,但试过几次之后,发现结果千差万别,才会想着去寻求其他的方法。你可以说有的人不够努力,你也可以归结于有些人动作变形,总之,方法虽然简单,但方法的精髓之处,可能不是人人都了解,所以才需要有经验的人作指引。
这本书正是这样的经验指引之书。他的精髓不在于作者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型,或是恰切截断的总结。虽然总结的很精辟,作者也一再强调,但这东西人人都知道,它不是人们最或缺的。
那人们到底缺什么呢?那些平庸的广告从业者和牛逼的创意人员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我也曾是个平庸的广告从业者,现在仍然是个平庸的创意人员。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让我最拍大腿的地方不是创意方法,不是问题/解决和恰切截断(虽然很精辟但是老调重弹),而是三个字——不妥协。
对极致创意的不妥协;
对生产创意方法的不妥协;
对广告客户和同事的不妥协;
最重要的,对自己的不妥协。
在我看来,这才是平庸到卓越之间最大的鸿沟,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示。
听起来很鸡汤对不对?如果我不曾因为时间不够而草草交差;如果我不曾因为别人的喜好而修改最初的想法;如果我不曾因为客户的意见把创意弄的面目全非;如果我不曾因为众说纷纭而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么我也一定会觉得这只是一句鸡汤而已。
可当我一次又一次妥协权衡之后,再看到作者的这些坚持时,这便不是一个鸡汤,而是一次顿悟,是当头一棒,正是昨天的妥协导致今天的平庸。
如果你是个新人,我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如果你跟我一样过去做的不够,没关系,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希望大家都能读读这本书,特别是那些操作的细节部分,那些经验之谈,再拿去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我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话作结,这是作者的创意哲学。他特意用整页纸打出来,希望我们把它剪下来,贴在办公桌前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