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焦虑感丰富的时代非常重要。
概念:快速学习
部分人用近半生“精通”行业的99%细节,而新时代优秀的人则用一周或者更短时间“学会”行业80%的核心逻辑。
这让我想起了做智识的游牧民族的王烁,我想起来了“二八定律”,内特-西弗说人生有一个另类的二八定律,就是付出两成努力,对一个领域了解八成。不是为了取巧,而是首先八成就够用,因为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学为有用,八成就够用了先用起来。更重要的事,这八成知识能激发起对新领域的好奇,与其他领域相碰撞、激发。用不同学科的学习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也是查理芒格的大智慧。
快速学习四步法
第一步,大量阅读
学习一项新知识,有人喜欢买一本所谓的“好书”,然后一字不差的阅读,这应该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但是我不推荐。你应该绘制你的“地图”。
应该怎么做呢?
比如你想学习“区块链”,先上知乎、豆瓣网,搜索“区块链”或者相关关键字,找到评价最高的3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哪本书”的方法,再选5本。最后,加入2本不畅销,但明显系统性强的书,比如《区块链原理》等类型的书。
然后把这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泛读时注意几点:
1.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很多人不看自序和自录,这不是好习惯,因为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
2.15分钟泛读。重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标注感受。
3.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
4、大概了解后 合上书,可以先写下你的想法和思路、观点,和书中的作者表述观点做对比,进而启发你,看看他为什么这么想,调动你的好奇心。
有的建议读电子版,可以方便提高标注、回顾、记录的效率。我还是习惯读纸质书,电子版的没咋读过,我想是关键没有很好的标注工具和设备。
第二步、建立模型。
让知识在你的大脑中自由地碰撞、连接、融合。然后好好休息一下,睡一觉,第二天给自己最清醒的一段时间,最好3小时,建立模型。
应该怎么做?
写在白板墙上,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和修正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系统的模型。(大的白纸太浪费了)
第三,求教专家或者导师
还不清楚的问题,就要求教真正的专家了。比如刘润老师在研究“虚拟现实”的时候,找一个专门投资虚拟现实的基金,登门拜访。他们一年之内,看了200多个虚拟现实的创业项目。他向基金创始人求教了2小时,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为什么要先建立模型,而不是先求教专家?因为如何你没有好的全局观,问不出好问题。另外有些专家有犀利的洞察,但未必有全局观。他自由发挥2小时,你可能不知所云。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业内专家,可以上类似于“在行”之类的平台,花些费用,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然后,修正你的模型。
第四,理解复述。
你泛读了,建立模型了,也求教了,剩下的就可以“复述”了。
关于学习,有个著名的“费曼技巧”。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将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面,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在复述。如此重复。
(还有个方法:先选择一个你想理解的概念,找一张白纸、写下标题假装觉得自己要讲课了。再假装假想一个新学生,他的年龄、身份、场景,然后就真的给他上课。当你一次次去解释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理解了什么,误解了什么,还差什么,有所体悟。如果遇到问题,停下来翻书。当你讲不下去的时候,跳回到学习资料上,重新学一遍。一直到自己能讲顺为止。最后不要用术语,使用自己的语言。假如你还在用生僻词汇,或者讲不清楚概念。其实就是你没有真正理解——试着简化语言,或者打个比方,让自己真的明白。)
大这样既是快速学习的基本步骤。多写笔记,甚至讲给别人听,“理解复述”检查你的理解薄弱点。
《刘润5分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