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不要违背人性
人性其实很多,儒家说仁义礼智是人性,佛说贪嗔痴也是人性,但是,顺乎人的贪婪、欲望、懒惰、性冲动这些去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因为这类本性,不需要外在推动,人自然会内驱去做;而仁义礼智、积极向上等,则非得要有逼迫的感觉,或者外在压力,或者内在需要不停坚持挣扎才可以。游戏、色情、博彩、钓鱼、欺诈这类产品,自然有人去用,做产品强调要强需求和高频需求,我认为单纯从需求看,这些产品的需求属于原始需求,满足原始需求的产品,怎么样都会有用户过来
原始需求上一层,才是强需求和高频需求
人与人的沟通是强需求和高频需求,所以有微信的出现;妹子们对外在的东西很执着,所谓的“痴”,需要不停买衣服、包包、鞋子、化妆品、香水,淘宝可以满足她们,所以自然有人上去;有些所谓高端的用户,需要牌子货,而手头银两不见得多,所以唯品会,聚美自然有人上去;说这些,是因为产品本身就能满足用户的强需求和高频需求,这种需求是内驱的,而且用户使用的过程简单轻松,动动手指发信息,点点鼠标下单等等
产品有强需求和高频需求,但需求是外推的
线上教育最近很火,教育涵盖的范围很广,有技能的、有考证的、有考研培训的、有托福的,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我只说从国内的教育体制的角度看,学生要中考、要高考,这是学生们要做的,但如果让这些学生放养,中国的环境恐怕没几个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现在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O(∩_∩)O~)如果线上教育做得足够好,在二三线城市、在落后地区的学生和教师就能接受到一流的教育,包括系统的学习方法、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开阔的视野,这些学生和教师在这样的考试体质下一定会用到线上教育(前提是线上教育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而且,一旦线上教育,对用户来说,成本很低的,互联网的免费也会体现在这里,这类产品使用起来可没那么轻松,要用脑力、精神去做,所以如果没有外在推力,恐怕使用的人也会逃离,好在国内有考试制度,制度就是推力
还有一类产品,是能够帮用户解决问题的
这类产品不是强需求,也不是高频需求,但你就是需要。去哪儿,你真的一年要到处跑到处飞吗?12306,外出打工的人,一年回几趟家?墨迹天气,你还真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啊?那为什么有人要做呢?一是你指不定哪天真的需要用,二是从用户数来考虑,也就是用户群体,中国有13亿的人,就算只有0.01%在用,也有13万人,很乐观吧,只要人数够多,用户有粘性,再慢慢探索商业模式,总是有看头的
注定失败的产品
产品不是强需求,也不是高频需求,也没有外在推力,产品本身的性质又是让人需要颇费心力而无趣的,那就注定只有失败了,不管这类产品本身的出发点有多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