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第一章,读完聊聊感想,总的来说,孩子和成人的世界,隔着岁月的距离。蹲下来和他们说话,并不是只指这个动作,而是站在孩子的视角,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他们。
为什么突然想起育儿类的书籍,因为平时出差多,进入拆书帮后很多老师喜欢拆正面管教,包括昨天得新会员,所以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我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也发现了他在外面比在家里显得怯涩,是不是缺乏了安全感,是不是我给的关怀不够多?带着这个思考我开始关注领域内的书籍,首先翻阅了这本书,是妈妈(宝宝外婆买的)很早买在儿子书架上的,位置醒目,今天拿来看也是一种机缘吧。
我觉得,缺乏自信的孩子,就像书里说的,家庭给的溺爱太多,他觉得自己在家里最大最有能力,那在外面遇到挫折得时候,很难想象谁可以帮助他去解决,所以,对孩子,要立规矩,他的成长期,需要大人去引导,从“不得不”到“我能”,从而获得自信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我觉得在我儿子身上,文章里提到的溺爱似乎没有影响,我母亲对他管理很严格,但是有个问题,一直是我母亲在表达,在阐述,在解释,在翻译,而我儿子在被动的接受、点头、同意,缺乏一个自我表达意愿,大声自信说出想法的感觉,与我如今性格的养成,似乎有点相似,于是从晚上起,我不再让母亲给她讲故事,而是指到图片引导他去思考去回忆去表达,增加信心得同时加强表达力。做一个行动力的践行者。
另外,提到书里的卡帕慢定理,觉得在我家我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所以我更需要做调停者,客观真实的去反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