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戊二∶ 有报必由业,微小转广大,能引或能满,决定或不定,现生或後报,诸业不失坏 。
二、正见有业有报。有善有恶,这除少数的邪见而外,一般人都是信认的。可是,善与恶,约行为的价值而说,自有他应得的果报。如不能对此有定见,那在某种环境下,善恶的信解就会动摇了。从前,有位忠君爱国的大臣,被帝王处了死刑。临死时,他对儿子说∶『我要教你作恶,可是恶是做不得的。我要教你行善,我可没有作恶呀』!他自己行善而没有好报,於是对善恶就发生了疑惑。所以不但要正见善恶,还要正见善恶的业报。
一切众生所「有」的一切果「报」,「必」然是「由」於「业」力所招感。有业然後有报,有种种不同的业,所以有各各不同的报;业是非常多,非常复杂的,所以果报也是极多而又是极复杂的。什麽是业?什麽是报呢?业是事业,是动作。我们的内心,身体与语言的动作,凡由於思力──意志力所推动的,都是业。但现在所要说的,指从我们身口意业的或善或恶的活动,而引起 的一种动力。这是道德与不道德的价值。行善作恶等事业,如农工的工作劳动。业力,如劳动所得的工价──货币。凭工作所得的货币──(代表)劳动价值,就能拿来换取适当的用品;所以有某种业力,就能感得某类的果报。说到报,严密的意义是异熟──异类而熟;这在因果系中,属於因果不同类的因果。如为善而得天国的福乐,作恶而堕受地狱的苦痛。依所作的业力,感受苦或乐的报,这是正见的重要项目。惟有这样,善恶才有一定的价值。
关於业报的意义,应该略说几项重要的。
1.「微小」的业力,是可以「转」化为「广大」的。这是说,小小的善业或恶业,如不断的造作,就会积集而成重大的业力。如《法句》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善业也如此。这与古人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义一样。还有,如造作害人的恶业,本来算不得重大,可是自己对於这一恶业,时时觉得害得巧妙,害得满意。这样的不断随喜恶业,小恶的力用会广大起来,与大恶一样。同样的,虽只是小小 的善业,如自己能时时生欢喜心,小善也就渐渐的成为大善了。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轻业,不可随喜恶业,而应该随喜善业才好。
2.在种种业中,有一类特强的业力,「能引」我们感到五趣中的一趣报体,或生天上,或堕地狱,或堕傍生。其中又有种种类别,如傍生中或虎或鱼等。凡由强业而感得一趣的总报体(『得蕴,得处,得界』),成为某趣的众生,叫引业。还有一类业,并不能引我们感得生死的总报体,却「能」使我们对於这一报身的种种方面,得到圆「满」的决定,叫满业。如生而为人,尽管万别千差,而同样是人,人是引业所感的总报。馀如六根有具足与不具足,相貌有庄严与丑陋,容色有黑白,目睛有威光或无威光,音声有优美或粗俗,嘹亮或低滞┅┅这种人各不同的差别,都由不同的满业而感得。不过,其中还有业报与现生功力(长养)的差别∶如人类的目光望远,有一定的限度(也是人各不同的),这是业力。经药物,营养,保护,训练,使达到限度中的极限,或老年而目力很好,这就有赖现生功力的长养了!
3.业又有「决定或不定」二类;其中又有时与报的不同。有的业,要感什麽报,是决定了;而在什麽时候受报,现生或来生,是不决定的。有受报的时间是决定了;而所感的什麽报,还没有决定。有所感的果报,受报的时间都定了;这如造作五无间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来生一定要堕落地狱。也有时与报都不决定的,这大致是轻业。依古德说∶一切业,都是不决定的。换言之,一切业都有改善可能性的。所以只要能痛下决心,什麽恶业,都有化重为轻,或不定受的希望。《盐喻经》说∶犯了重大恶业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如老死迫近,就难了。但依《观无量寿佛经》,还有念阿弥陀佛的一法),痛下决心,『修身,修戒,修心(修定),修慧』,重业是可以轻受或不定受的。这如大量的盐,投入长江大河中,水是不会咸的。反之,虽造作较小的罪,却不知道修身,修戒,修心,修慧,还是要招苦报的。这等於少量的盐,放在小杯里,水还是咸苦的。这是业不决定的有力教证。大乘法中,观业性本空,能转移忏除重罪,也就是修慧的意义。所以,犯了重恶业的,不必灰心,应深切忏悔,修学佛法。
4.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现」报业,是这一生造业,现在就会感果的。「生」报业,要等身死以後,来生就要感报的。「後报」业,是造业以後,要隔一生,二生,或经千百生才受报的。所以造业受报,不能专在现生著想,如说∶『行恶见乐,为恶未熟,至其恶熟,自见受苦。行善见苦,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见受乐』。在这三时业中的现报,可能是轻业报,也可能是重业的『华报』。因为现生的果报,是以前善恶业力所招感决定了的;没有死,是不能有根本或重大改变的。轻业为什麽可以受现报呢?因为轻业不致改变这一生的重要报果。例如政府现由某党主政,自有其根本政策,不能作相反的重要变革。在野党如有不重要的意见,现政权是乐意采用的。重业为什麽现受华报(对将来的果报而说)呢?因为业力太重,对现有报体,起著重大的影响。这等於在野党的势力太强大了,现政权不能不接受多少意见,只要不危及政权的存在,与该党的主要政策就好。至於生报业及後报业,都是有轻有重的。
总之,业是有种种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就是「诸业」在没有受报以前,如不是修证解脱,那是怎麽也「不」会「失坏」的。有业,就会有果报;今生不受报,来生不受报,就是千千万万生,业力照样存在,只要因缘和合,还是要受报的。《三昧水忏》的缘起中说∶西汉时,因袁盎的中伤,而杀害了晁错。袁盎所作的杀业(教他杀),一直没有受报。直到後身为悟达国师时,那已是晚唐了。悟达国师因贪染沈香座,恶业才感报而患人面疮。这传说,也就表示著业力不失坏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业?
2、什么叫引业?什么叫满业?
3、什么叫三时业?
作业:背诵——有报必由业,微小转广大,能引或能满,决定或不定,现生或後报,诸业不失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