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柯维的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个概念,叫“第三选择”。在这本书里,他提出的核心观点是: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要么听你的,要么听我的;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拔刀相向。但是,几乎所有的只能二选一的选择当中,都存在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和意识到的第三选择。这个第三选择既不是你赢我输,我赢你输,你输我输,而是你赢我赢。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司、企业当中,大量的冲突虽然是常态,但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要想实现第三选择,其实需要的是一个人的智慧,这是一种从现象当中抽离出来的认知,需要一个人在顺从规则,遵守规则,感受问题,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充分依赖于场景、常识和经验,依赖于细节。
美国的前总统约翰逊就是采用第三选择的高手。
约翰逊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一个中学教师,到众议院秘书,再到众议员,又用了3年的时间当上了参议员,最后成了美国总统。约翰逊有一个特别让人佩服的技能,这种技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诠释,干脆就被叫作了“约翰逊疗法”。
“约翰逊疗法”能够将一个特别难处理的场景以特有的方式迅速化解,有人形容它为“面对一群扑过来的疯狗时,能在最后一秒让这些疯狗摇尾乞怜。”
约翰逊做参议员时,提了一个议案,一些新闻媒体就针对这个议案对他按住不放。有一天早上上班的时候,约翰逊发现他办公室门口聚着一些人,保安站在门口和那些人推推搡搡,阻止他们进来。约翰逊站在后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几个记者想冲到办公室当面质问他。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会怎么处理呢?如果是一个出身很高,习惯于居高临下处理问题的人,他会立即叫来更多的保安把这几个记者拎出去;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上前说“我就是约翰逊,你们有什么事情找我”,然后利用桌面下的交易把这个事情给平了。
约翰逊面对这样一个场景,不管是以强制的方式把这些记者赶走,还是跟记者悄悄的在底下做交易,都不是“第三选择”。而约翰逊是一个高人,他能面对一个突发性场景迅速的将场景的游戏规则悄悄改变,从而让整个事态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他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约翰逊疗法”,就是第三选择,以他特殊的方式把这些人给治得服服帖帖,效果还非常好。它是怎么做的呢?
在观察一会儿以后,约翰逊发现这些记者里有一个是领头的,他悄悄走上前拍了一下那个人的肩膀,说“请跟我来,我一直在找你”,然后把这个人带到另外一间办公室,和他聊了起来。
约翰逊对这个领头人赞誉有佳,说他虽很年轻,但在这群人里是最有主见的。即便他不同意这个人的见解,但非常关注他的所有言论的。说这些话的时候,约翰逊写了一张几个字的纸条,按铃叫秘书进来拿走了。过了一会儿,秘书拿了一堆资料给他,他一遍漫不经心的翻着资料,一边和眼前这个人越聊越深入,像对他非常了解的样子,话题都是你爷爷如何如何,你爸爸当年怎么怎么,你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个人一下子就蒙了,显然他内心发生了一个非常剧烈的变化:他带着一群人来质问约翰逊,来挑事儿,而约翰逊却一直默默关注他。整个氛围彻底地改变了。
这个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仅如此,这个人后来成了约翰逊的合作伙伴,在约翰逊竞选总统的时候,它是约翰逊的总统竞选办公室主任。
在这个故事里,约翰逊的厉害之处表现在他的那张纸条上。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字呢?“请查一查这个家伙叫什么名字?”
约翰逊对这个人并不了解,但他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要纠集一些人来他的办公室——引起约翰逊的注意。
一般人看不到这一点,但约翰逊抓住了这个关键的要素,他清楚整个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还给出了一个对方无力反抗,也想不到去反抗的解决之道,同时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原则,更重要的是,他把敌人变成了朋友。这就是“约翰逊疗法”。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的《刺猬与狐狸》这本书中讲到:具有第三选择这种智慧的人,尽管他不是站在外部的制高点来观察问题,但是他能够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生活中那些被遮盖部分的特征和趋势。尽管无法描述它,但他比那些从表面看待事物的人认识的更深刻。
然而这种认知有时候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正如白居易有一首诗“睫在眼前长不见”,是说离我们眼睛最近的那个东西常常是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说眼睫毛。
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认知的敏感度,为那些麻烦的事情寻找到第三选择。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