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不断缩短,信息量的翻涌几何级别增加,有报告:“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除了感叹信息爆炸,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被不断分割,只能够获取或被获取一定量的信息。
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获取优质信息,就成为更为重要的事情。因为低质的无用信息不仅侵占我们的时间,还浪费我们的精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或许正如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里说的那样:
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里,因为爆炸的是肤浅的即时信息,根本无法沉淀。
一般来说,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主要是:获得轻松愉快、新的知识消息、提升改进自己。而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
比尔盖茨每年要读50多本书,大约一周一本,他的推荐书单里都是一些有相当难度和深度的书。在HBO纪录片《成为巴菲特》里,巴菲特坦言自己每天至少花5到6个小时的时间看书。他们都通过持续的阅读,来更迭自己的知识系统,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也正是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里提及的:
优秀的企业家都会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是一本关于为何读书、如何读书的书籍,书中对于当下如何高效获取优质的信息给出了自己的方法——阅读。书中也推荐了很多好书,能算的上是一本书单了。这本书共计五章,轻松易读,能够帮助读者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事半功倍。
作者斋藤孝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作者斋藤孝将阅读的意义分为三种:
1.获得信息;
通常我们如果要去快速地了解一个新领域,阅读该领域内的综述性书籍就会是直接便捷的一种方式。除了授业解惑,拓宽读者的知识面,书籍也能够帮助读者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刺激我们的好奇心,去探索不曾了解的领域。
之前曾阅读过一本《戏剧的故事》,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沉浸式演出,这种话剧表演方式很特别,强调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多元化娱乐体验。观众可以在剧场内随意走动,近距离站在演员的身边看他们表演,有的幸运观众还能够即时和剧中的演员进行互动。
后来沉浸式演出《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在上海演出,就去看了,确实是难得的体验。这部剧在纽约成功上演五年,曾吸引从大众到麦当娜、莱昂纳多等一众明星前去观看。
在现场,观众们带上面具,成为幽灵,自己选择故事线,去跟随不同的角色,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赏演出。虽然如果选错角色,就会和故事主线失之交臂了,比如我。我在三层楼的剧场内来来回回走了大概两万步,走断腿也没跟对主角,难怪会有人二刷三刷。
2.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
并非是制造焦虑,督促每个人都去不断追逐信息,以免被世界淘汰。因为我们获取信息的目的除了改进提升自己,也包括为了获得轻松愉快。
年幼的孩子对故事如饥似渴,大人在电影院内一坐一两个小时,电影电视产业如日中天。本质都是我们的精神需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就阐述了故事存在的意义。人们走进影院、剧院,走进书店买回小说,都是为了获得精彩的故事,获得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很多人阅读可能就是为了图一个乐呵,也没有什么不好。推理小说就很值得推荐,阿加莎、东野圭吾的作品都可以慢慢看。
3.锻炼精神,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和现有世界拉开了距离,能够沉淀下来,冷静客观地和自我对话,并通过书中人物的经历视角去度过一个别样的人生,一种模拟的人生,不断重塑自己的三观,改进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增添勇气和力量,由此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判断、行动。
很多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从书中我们得到某种启示,汲取力量,从而面对生活,面对世界。《悲惨世界》就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角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餐具被警察抓回,主教却说那些是他送给冉阿让的,从此冉阿让的命运被改变。这个情节让我意识到一种善良和仁慈的力量,至今都记在脑海中。
#如何选择书籍#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些人想要看书,却对手里的书本提不起兴趣,看几页就睡着了。这个时候,换成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许就能够接着看下去了。
因为根据《注意力曲线》,我们的注意力确实会因为外界刺激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变化。大脑感到无趣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试图转移注意力。所以不必勉强自己,否则也只是反效果。
我们可以去书店,随意逛一逛,或许就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可以选择看电影电视剧前阅读原著,不少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小说改编而来的,比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湮灭》、电视剧《使女的故事》等等。书籍和影视作品所带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能带给我们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2.从改进自身出发;
一开始我对工具书并没有兴趣,但后来发现,工具书确实是能够帮助快速成长的捷径啊,所以没有必要排斥。卡奴看理财书、孕妈看怀孕指南、社恐患者看沟通的书籍都是可以的。
名人自传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启迪。当我们回顾那些名人一生时,看他们在遇到人生的转折点时,是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如何度过一生的,对我们自身也会有所帮助。我看《维特根斯坦传》的时候明白了忠于自己的重要性,这位天才哲学家的临终遗言是:我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生。因为他的一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的。
3.其他参考。
其他,像是书本里看到的,报刊杂志推荐的,自己喜欢的作者提及的书,我们都可以去阅读。我喜欢的一个作者有时候就会推荐自己阅读的书单,我也跟着买了一些。
但斋藤孝在《深阅读》里也提醒读者:“不过,没必要始终追逐同一个人的脚步。若将一个人过度神化,反而存在迷失自我的危险。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寻找另一个人,也就是尝试‘自立’。”这一点很是警醒。
#如何阅读书籍#
1.带着问题去读书;
不管是为了获得信息,还是为了提升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
因为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本书的内容或许只需几章就能够讲清楚,但是却长篇累牍。对于阅读,我们也需要对其中地信息进行筛选,尽量高效地去获取其中的信息,这种自问自思自答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的同时,将思和答写下来,成为自己的一种“输出”,也能够确将书中知识化为己用,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最简单的,就是在书中触动自己、给自己带来思考的旁边就直接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共鸣。这也正是奥野宣之在《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里提到的的“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
2.切换阅读速度;
人一生能够阅读的书籍是有限的。2010年谷歌软件工程师撰文就称,按照谷歌制定的统计标准,目前全球范围内各大、小图书馆及其他机构的藏书总量将近1.3亿册。面对如此浩瀚的书海,我们必须有所选择。
我们的阅读也不必善始善终。如果不能够引起你的兴趣,或是满足不了你的需求,可以直接舍弃;而太难的书,也不必死磕,看不懂可以先放着,等有了一定的经验阅历再去阅读,或是先选择看一看他人的解读都是可以的。
我们的阅读速度也需要切换。斋藤孝在《深阅读》中说到:“关键在于,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速度。也就是说,要具备换挡的感觉。我读书时就经常换挡,有时读完一本只需10分钟,有时则要花10个多小时。甚至于哲学书籍,以年为单位来阅读也是有的。”在阅读的时候,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书籍的难易程度,我们需要学会掌控自己的阅读速度。
3.选择自己适合的阅读模式。
究竟选择电子书或纸质书,全看个人喜好。读书的APP也非常多,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网易的蜗牛读书可以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一小时看似不长,但每天真能静下心来看这么久,也是需要自律的。我也在努力中。还有当当阅读、藏书阁等,都可以试一试。
我们还需要设定“读书时间”。完整的时间拿不出,零碎的时间也是可以的。当然这种场景下,电子书比较适宜。
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很多事情的根本原因。这个时代,谁更早掌握更多信息,谁就拥有更多选择。谁会获取优质的信息,谁的有利条件也就越多,成功几率也就越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斋藤孝的《深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信息。书中也提到了不少书籍,因此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也试图介绍一些我读过的书籍,由此将点扩展成面,提供更多信息。
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以便更好地专注自己的生活。
【书籍信息】
书名: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作者:[日]斋藤孝
译者:程亮
【摘抄】
1.并不是什么书都值得一读,把时间浪费在空洞无物的书上,还不如看一档好的电视节目更有意义。
2.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3.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慢慢开始萌芽。
(本文为本人原创,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