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位新来的95后妹纸小晓,她中午吃完饭会在茶水间跟异地男友视频。想起曾经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有股亲切感。
之后熟悉一点,知道她男友是军人,常年在部队,虽然都是杭州人,但见不到几次面,每天就靠这一点时间聊聊天。
小晓名校英语硕士毕业,而男友高中毕业就去了部队,双方的父母虽是旧相识,而两人才认识一年多,起因是男生妈妈托小晓介绍适龄女孩,结果他两倒看对了眼。
一个常年混迹繁华大上海的硕士,一个成年在部队训练的士兵,两人能走到一起,还能聊到一块,也是惊喜。小晓说:“说不上来,你看我两其实差蛮多的,但他能说中我的心事,能戳到我。”
既然有这样笃定的理由,就算男生称不得世俗意义上的出类拔萃,那也应该是小晓心中的盖世英雄。结果,不久两人出现矛盾了。
“越来越没话讲,感觉说啥都没意思。”那时,他们在一起6个多月。
“你看我每天跟你们说什么,都越说越有趣,但是跟他,不是问吃了没就是在干嘛,话题太局限了。”
“这很正常啊,你们之前陌生些,什么话题都觉得新鲜,现在熟悉了,聊得新东西自然也相应少了。”
“可是他什么忙都帮不上啊,我工作上遇到问题了他给我出不了主意,下雨了我没人接,肚子饿了也没人陪我吃饭,这个恋爱谈个啥意思。”
当小晓义愤填膺地不断列举这些委屈“罪证”时,看着她慷慨激昂的样子,我疑惑:“当初不是说因为他懂你,你才喜欢他的么?”
“现在情况不同了,问题不一样了。”
二
我们高中班里出了好几个美人,狗屎被我妈称为其中最洋气的。
长相标致的姑娘不一定洋气,但洋气的姑娘肯定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既然耐看,那就可以称为美。
美的姑娘就不缺人喜欢,选择也就多一些,至少不会被动,也不缺谈恋爱的机会。但狗屎还就真只谈了两次,初恋是异地恋,第二次就嫁了。
从前我两在武汉读大学的时候,有很多优秀的人追她,她说压力太大了,自己很普通,学习也一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呼吸困难。所以,当别的姑娘都希望找一个越优秀,越高不可攀的闪耀星辰时,她就喜欢普通的,最好跟自己差不多层次的,这样处着比较轻松。
结果她从咱两认识,过了10年才处第一个对象。
若不是这个男生表现出了非凡的决心,若狗屎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明确对方是非常喜欢自己,估计早就扼杀了这可贵的感情萌芽。
狗屎非常恋家,大学到研究生都没离开过武汉,一周至少回家一回,初恋男友是暑假实习在珠海认识的。她扯了扯脸上的面膜:“恐怕还是不行,两个人不能异地啊!”
“那让他来武汉啊!”我应了一句。
“不想让他来,一想到人家为了我离开家,我压力太大了。”
我没接着说第二种提议,让狗屎远嫁那更不可能了。各自叹了口气,这个结解不开。
后来两人断断续续地走了一段,还是分开了。之后没多久,狗屎说她处了个新男友,是单位同事。她还在准备考事业单位,考上了就结婚。后来成绩不理想,但也没有阻挡两人见父母、朋友的进度。
微信里,鲍狗屎给我看了新男友的照片:瘦削的脸,颀长的身材,程序员标配的短袖短裤。
“反正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找个差不多的就好了嘛!我还蛮知足的。”这句话从对话框跳出来的时候,我刚准备反驳。
她给我发了一张手机前置摄像头自拍素颜照:“看,咱得认清现实,我就一普通人。”
三
我妈逛街有个习惯,喜欢看路人。
可能还加上我还单着,她就特别喜欢看一对一对的,时而冷不丁戳一下我:“欸,这个男生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你看人姑娘长得这么好看,旁边的男生不也就这样。人啊,差不多就行啦!”
而我一般走路却很少看人,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塞着耳机两眼放空。每当听到我妈问我谁谁谁怎么样的时候,我两就很像偷瞄女大学生的猥琐男,明明早就把人家上下打量了三四遍,还摆出一副目不斜视的正经样子,等人走远,再交换意见。
有时候意见一致,频频点头:“嗯~我也觉得这个男生不错!”
“唉,你去找人家要电话,去!”
“才不要,不想会被当成神经病,再说你看人家长成这个样子,会缺女生吗?”
“说得也是啊,那你说这个男生最后总是要找的吧,那该是什么样有福气的女生啊!”我妈露出满脸憧憬的时候,总会顺带抬头看看我,像在惋惜什么似的。
我们也会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要么我妈觉得女生差点意思,要么男生过于普通,“你看,人家姑娘比你好看多了,人家找的男生如何啊?”
我会顺势朝她撅起的下巴方向,望去,思忖片刻:“不会啊,这个男生看起来感觉还行啊!”
我妈立刻露出很满意的笑容,“你这个心态就比较好,对,没错,人就是这样差不多就行了。”
而每次上街回来,或聊起身边的家常里短,我妈会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你老妈我看了这么多人啊,基本上差不多就行了的,好看的是很少的,大家都是普通人。”
最后她还会补充一句:“我看你长得也不算太丑,怎么就找不到咧?”
四
可能跟小晓一样,我也是个完美主义者,也希望有个永远有话说,关键时刻能帮我,必要时刻能出现,还能懂我的男友。
这个要求很正常,但同时也过分。因为如果角色互换,我们未必也能做到。
同时,跟狗屎不同的是,我又格外偏爱能力比我强的男生。读书时喜欢学生会主席,工作了就喜欢人情练达的同辈,喜欢篮球打得漂亮的队长。他们要么能力卓群,要么一技之长,要么见识丰富,要么资源广结,不论哪一点都比我要高出一些。跟他们接触过程中,我总能在崇拜和欣赏的目光下,收获些许成长,跟他们为伍,好像自己时刻也能被激励着能像他们一样优秀些,自信些,从容些。可一般这样的男生都会跟我做朋友,而选择漂亮的别人做女友。
每个人起初都有一个理想型,但现实往往会调整你的理想型,让它成为实际型。小晓的理想型正在被调整,狗屎的理想型已调整完成,我妈的意思是让我尽快做好被调整准备。
而我,似乎还护着心里的那点儿倔强。
即便总是被节假日的无处可去吊打,被朋友们的恩爱日常刺激,被网上说的年龄危机裹挟,被每次做多了的饭菜嘲讽,被无人分享喜乐的失落打搅……在无数个一人活的日常里,我要对抗许多猝不及防,甚至是马革裹尸般的无能为力和当头棒喝,我也曾想过要不要稍微放松一下,卸下防守,去尝试接纳某个身后人。终究,我还是没能低下头来。
我知道谈恋爱大多数的情况是,一开始相处甚欢,时间久一点就开始归于日常,开始伴有争吵,开始话不投机,开始各自忙碌,开始平淡如水。起初的心花怒放,百爪挠心,闪闪发光的心上人,成了各方面都差不多,不好不坏,马马虎虎的眼前人。
我也知道大部分女生的生活状态,就是赶在三十岁前认清现实,找个有房有车的男生嫁掉,抢在鱼尾纹加深前签下那一张纸,再生个宝宝,有个自己的小家。我们都是凡胎肉体,都希望有人爱,有人分担,有人陪伴。
谁又不是个丢在人海里也辨识不出来的普通人呢,没有太多可以骄傲的标签,没有太多高冷的资本,更没有太占便宜的年龄优势。但即便这样,一根筋的我也想再多坚持一会儿,再多等一会,多坚守一会儿。
我有暗暗努力的,但我是有态度地努力,心动了才发力。
健身、游泳、读书、朗诵、写作、手绘、研究做饭,照顾家人……遇到有好感的男生,会主动多跟他说说话,跟他做朋友,希望大家的相处状态是舒服的,自然的,有回应的。
感情的常态,不是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不是你侬我侬甜蜜如乍见之欢,更不是永远完美无缺的神仙眷侣,而是差不多的那个人,跟你过着差不多的日子,说着差不多的话,有一搭没一搭地牵着手往下走。
但不论爱情最后的出路是什么,对它,还是要有点英雄主义。
即便他各方面都“差不多”,我也希望这只是外人眼里的“差不多”,却是我心中的“一百分”。人永远都比爱情重要,爱情是一种感觉,而人是决定这段感觉体验好不好的关键。理想的两性关系没有自始至终的匹配,都是两个人的不断努力。
不论林志玲嫁人,还是陈乔恩脱单,她们在微博上都说了“爱情不会放弃每个相信她的人”。这句话的真伪可能难辨,但那些尊重内心原则,不因一点迟到,一些错过,或停止寻找和付出,或害怕受伤裹足不前,或深陷爱而不得的愁云,而是拍拍身上的泥土,相信爱情本身美丽,注定美好,终会到来。
你我如此平凡,须及早明白这苍茫漫长的一生,是需要些清醒坚守和全情寄托的。
以上。
既然都已翻到篇尾,想必还能入得您眼,不妨点个喜欢交个朋友。若需转载,请先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