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俗世缠身的日子里,谁还能让自己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静?在喧嚣躁动的世界中,谁还能让自己偷得半时闲去享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美好?在整日的奔波中,谁还能让自己畅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惬意?似乎是不能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人都很忙,马路上总是响着此起彼伏的汽车鸣笛声;街道上总是涌出一张又一张行色匆匆的面孔;公司里总是朝五晚久地忙碌着工作……今天复制昨天,变得规则化、单一化。人人都在不断追求地追求——功成名就的事业、富裕有余的生活、富丽堂皇的楼阁……这个世界被粉饰得何其绚烂,被包装得何其夺目。
在现代文明生活的追求中,人们往往把人生价值与社会、功名、物质联系在一起。如材料中的母亲对儿子向往偏僻穷苦的农村生活大为惊诧,却不明白儿子那颗“去掉外饰”的纯然的心。在三毛读小学期间,老师曾问道:“你将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三毛回答:“我想成为一名捡垃圾的人。”三毛受到了斥责,这被界定为毫无出息的人生理想。显然,我们的社会、父母、老师更期许孩子成为一名发明家、科学家、医学家……与童真的双眼所看到的美是如此大相径庭。而人生最惬意,难道不是没有所谓的“价值”衡量,按自己的意愿悠闲自在地生活?
古往今来,很多人被眼前的物质生活限定,却也有人偏爱返璞归真的园圃。
庄子最赞赏的是自然之乐,有着“齐物逍遥”的人生理想,主张还本还原,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何尝不是回归生命自然本原。竹林自七贤皆是“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之人。他们个个衣着飘逸,在竹林下肆意酣畅,这何尝不是无限自由的生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完全退隐故乡,徜徉于山水之间以做诗饮酒乐。他身居田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淡远奇逸的生活中欣赏自然之美、了悟人生之妙味,虽不充裕却更为生意盎然。
很多人不理解三毛了为何放弃美好生活远居穷苦的撒哈拉。在他们看来,撒哈拉沙漠是一个需要现代文明去改造的贫困、愚昧、野蛮的空间。在三毛眼中,那却是一个纯净、雄壮、奇异、神秘的世界,那儿拥有强劲的生命力,拥有生命最本真的一面。在撒哈拉,天地是敞开辽阔的,太阳是血红的,沙土是五颜六色的,海市蜃楼是如梦如幻的……相比现代文明生活的规则化、单一化,更能释放出压在身上的所有重负。
许巍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是啊,人人都在追寻心中的那片星空、那片海,但是远方不止是富丽堂皇的楼阁,也有返璞归真的园圃。我们也该停一停,去掉外饰,恢复自然状态,走向另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