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忙于给厦门大学的师兄,也是“流氓教授”🤑,准备书院的产品,说是除了变卖之后换些抽烟钱再搞个数据出来,增强大众对产品的说服力,真是能扯淡,好就是好,都好了几千年了,再费这劲干啥呢?不过还是希望师兄尽快出结果,因为社会需要这些锦上添花的数据,低能文化告诉咱眼见才能为真呐!不管怎样能多赚些银子才是天道,有了天道才能讲人道,抽好烟就是人道……
好烟,唉…修齐治平让你的人生奴役着自己,道道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生体验说出的感悟不一样罢了,越有分别心就越活的五彩斑斓且欲壑难填!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废话说了一堆,赶紧接着记流水账:选材、炮制、包装设计、文化泽韵、成本核算、市场战略战术……点灯熬油,今天馒头就吃了6个半🤗,大蒜吃了两轱辘半!胖就胖点吧,还好终于搞完了。
忙里偷闲就来自己的大日记本里学习、写日记、分享,真是近墨者黑。
学习有啥用?无非是老了看看,找找青春都丢在了哪里……
今夜做一道数学选择题:关于人性,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性本善,B、性本恶,C、性无善无恶。
你会发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孟子、朱熹这样的道德主义者的会选A,荀子、韩非这样的现实主义者会选B,王阳明、慧能这样的顿悟者会告诉你,其实无善无恶才是标准答案。
那么到底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你信哪个选项,哪个就是正确的。
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只会选择自己的愿意相信的答案,并且真诚的认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
人嘛,永远也不可能脱离主观而完全客观的思考问题。这就使得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主观感知信息的思考而去定义世界的本质。
所以有人觉得人性本善,也有人觉得人性本恶,又或者无善无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孟轲会提出性本善?而另一个混到50岁才出山的荀子会提出性本恶?另一个碌碌无名的小人物告子会提出无善无恶?
斗胆的认为,是因为他们对于各自所处环境,站在自己的立场在思考问题。他们所揭示的问题也正是人性的多面复杂性。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有温和的,有激进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勇敢的,有懦弱的,有左派,有右派。
有时候我似乎能体会到,讲道理费劲又没用,不如直接去找方法。
人呐,本来就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所以只能区别对待。
你永远说服不了一个人信奉“性本善”的人去认同“性本恶”。你永远说服不了一个喜欢喝咖啡的去吃大蒜,反之亦然。
你改变不了,你只能妥协,只能顺应。
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吃大蒜与喝咖啡,哪一个更有道理?十五年前只能渴了喝开水,七年前环境身份有了变化觉得咖啡味道很好喝,六年前喜欢上了中华文化觉得毛尖之类好喝……最近一个月每天平均吃一轱辘大蒜畅快之至…都有不同的味道,都是美妙的生命体验,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不同味道和自身体验,是对玄妙人生好奇的探索而已,其实喝啥吃啥都一个样,无非是满足了不同人生阶段所证悟的心性罢了,人老珠黄夕阳西下之时,心性却总是要返老还童,一个老年痴呆就可以让其重返三岁孩童不认世人……
人们总是执着信仰着自己引以为豪的道理。可到底是谁是对的?或许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儒家的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悟透了天道,而孟子又何尝能说服告子抛弃掉自己的“无善无恶”。
这就好比为什么孟子一定推销“仁义”产品一样。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这是他悟出的引以为傲的天道。
这就好比一个讲书的,卖书的,他一定会卖力的推销“读书有用论”一样,他能否定吗?立场使然。
你选择了孟子,就很难接受老子。我们也就很好理解儒家为什么尝试“攻乎异端”、“罢黜百家”了。
折中主义在立场面前注定会失去效用,因为每个人的理是不同的。
人生在世,或许人跟人最大的矛盾在于,都认为自己的理是正确的,却未曾知晓,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根本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理。有时候表面上在讲理,实际上在争输赢,直到争的两败俱伤,元气大伤。
其实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卡耐基说: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说者听,必合于情,什么意思?想要说服别人,与其讲道理,不如兼顾他人的立场。
我们必须要明白:所谓敌人,其实只是站错立场的朋友!
天道、人道、车道、轨道、航道……太多的道各有各道各行其道,道不经常变,道上的物种总是在秒变。
备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