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一年中多变的节气到了!这样吃这样做

今年8月23日(星期二)是处暑节气。“处”含有躲藏和终止之意,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中医认为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经历了春夏两季的热烈生长,到了秋季,自然界和我们人体都要注意“收”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处暑后,两个方法养“收”气

暑热虽然未退,但已经能感受到秋气了,皮肤开始有点干燥、紧巴,气血开始往里收了。

要养“收”气,为秋冬进补打基础了。

1、下午酉时(17:00——19:00),

吃点酸味,或养肾阴的食材,酸主收敛。可以助力膀胱经的阳气,收藏入肾。

秋后越高温,就越需要吃点酸,“收”阳气。


2、亥时入睡(21:00——23:00)。

也就是说,晚上11点之前进入梦乡。在一天中的——万物闭藏之时,把阳气潜藏起来,养脏腑。

处暑喝“土气粥”,送暑补气血

每年的处暑,都是一个相当错乱的节气。。

暑、寒、湿、燥,各居其位,不分主次,无法捉摸,没有定数……

在这错乱的季节转换时刻,照顾好脾的功能,就基本上能万事大吉了,这段时间比较重要的运化水湿、宣降肺气、滋养五脏……它都会帮你做好。

五行中“土气”很旺的一碗家常粥,处暑15天喝。

处暑土气粥:小米绿豆南瓜粥

【材料】

小米1把,绿豆1小把,南瓜200克,百合20克,马蹄(荸荠)5个

【做法】

将绿豆、百合洗干净,提前浸泡半小时,百合、绿豆先煮,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20分钟后放入南瓜、小米、马蹄同煮,30分钟左右绿豆、南瓜、小米软烂即可。

备注:

北方暑气小,燥气渐起,生活在北方的人小米、百合、马蹄稍多些,绿豆少些;南方湿热依然重,生活在南方的人绿豆稍多些,其他少些。

这些食物得“土气”旺,养脾健胃。

这个粥里就用了小米、南瓜。小米是旧时给病人、产妇吃的,就是因为它补虚;南瓜能补中。

百合补金气、润肺气,定魂魄。

是金秋要常备的食材,特别是秋天容易情绪低落,“悲秋”的人,可以通过固金气,让精神内守。

马蹄,就是荸荠,因为养阴的效果特别好,被称为“地下雪梨”。

秋天感觉嗓子干、喝水不解渴的时候吃几颗,热气立消,人会特别舒服。

绿豆不可少,和诸食材一起温和清暑。

处暑期间每天来一碗,不挑体质,是很好的脾胃滋补品,脾胃为后天之本,它一强,五脏六腑都跟着强了,气色、精神也都会好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并不是天气炎热,而是逐渐转凉。节气中的处暑与之同理虽然都带了一个暑字,却意味着秋天来了。处暑...
    元气糖_7c87阅读 3,483评论 0 7
  • 处暑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民间会有庆祝“中元节”的民俗活动。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
    少阳手记阅读 1,579评论 0 1
  • 处暑节气,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一个夏天的虚耗,是时候小补回来了。处暑喝“土气粥”,送暑补气血~ 【材料】 小米1把...
    随想一下随意阅读 1,124评论 0 3
  • 1、立春(公历 2 月 3~5 日) 【养生原理】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司徒七阅读 11,199评论 0 12
  • 是日诗 宋·苏泂《长江二首》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处暑,一年中炎热过去的时候。 处...
    正能量收获阅读 3,4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