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学期报道的第一天。
早上八点半到校,11:00放学。随后又参加了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午12:20到家。刚要吃饭,亲戚来了,带着比我们小两岁的孩子。吃完饭他们就开始玩,一直玩到三点钟,因为孩子要去参加学而思的入学测试,考试结束加上老师讲解就到五点一刻了。回到家不到十分钟,小邻居来了,也比孩子小两岁,去日本刚回来,给孩子带了日本的点心。两个人玩得乐不思蜀。我们还有一项寒假作业没有做,不是没有做完,是还没有开始做,是锻炼综合能力的作业,从构思到填充内容到最后修改,不搞上七八遍就没法收工(当然这是我的标准)。二十分钟后,小朋友被他妈妈抓回去写作业,他的寒假作业一项也没做完,他家估计也将是个不眠之夜。说实在看孩子玩的时候真是焦虑啊,琴要弹,英语班的作业要做,口算,周一学校要抽查的内容,阅读——这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大堆事情,他为什么不着急呢?如果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完这些事情,还剩余一大半的时间,他一点也不着急,让我很恼火。我觉得还是我们没有培养他的一种任务意识,让孩子没有自我约束,自我要求。回想他这天的表现,对待学习的态度也让我对他的学习意识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对待学习一点不重视。这也是我教育孩子思想上调整的一个契机。
一直到晚上八点,该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做,他爸爸说落他几句了,赶紧去弹琴,弹琴时我提醒他手掌撑起来,他不高兴,我直接把琴书合上,琴盖放下,说如果不好好弹那就不用弹了,他就急了,说要好好弹。我说以后都要这样。他认真的点点头。接着做英语的内容。时间总是越到最后就越显得紧张,到最后该省略的没办法都省略了。抽查的内容没有看,本来想让他做两页口算也没有做,我毫无例外的对他吼一阵,毫不例外的又到晚上九点半上床睡觉,躺在床上酝酿二十分钟,估计将近十点睡着。
一天又过去了。是遗憾更多还是满意更多,我觉得有了孩子之后每天的日子都是遗憾多于满意。对孩子的放纵多于要求,孩子放任的状态持续得久,总有一天会爆发,收场的还是家长。没有节制的爱造就了熊家长,没有相应的管教造就了熊孩子。有时想想我为什么不能对孩子提要求呢?是想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吗?我是想跟孩子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而亲密关系不只是以单纯的感情来维系,还要有家庭之外的要求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吼完又后悔,不是吼的内容不对,是方式有待改变。改变是谈何容易。训斥确实是继承了上一代人粗放的养育方式,并把它发扬光大为吼。潜意识中觉得不能再按照父母的方式来对待下一代了,但父母的教养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改头换面,脱胎换骨实属不易。关系融洽了,但该做的事情还是没有,最后还是一地鸡毛。对孩子没有要求,孩子无法界定自己的行为。任何关系只有在有所要求中,相互约束中才能相互促进,有更深的连接,否则关系是经不起推敲的。
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且育且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