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有这么一个节日,古往今来,自始自终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他就是中国年……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早早开始做准备,扫尘、备年货、剪窗花、写对联等等,大人们眼中过年更多忙碌,而在我眼中过年有声有色,乐趣无穷。
在儿时的记忆中,过年就是拿压岁钱、吃好吃的、穿新衣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也有了新的认识。帮妈妈扫尘,了解到扫尘不仅仅是打扫卫生,更是扫除一年的晦气,是好兆头的开始。陪妈妈置买年货,感受到春节节日的浓厚气氛,超市里琳琅满目,堆成小山一样的年货摆上货架,糖果水果、鸡鸭鱼肉、过节礼品,应有尽有,人们戴着口罩伴随着超市喜庆的音乐,响应着年的号召,在欢乐的歌声中积极购买年货,拎着大包小包满面笑容走出超市。大街上张灯结彩,两边小摊上对联、窗花、福字、灯笼一片红海,将节日装点的红火富丽,十分抢眼。我们驻足挑选了几样“红”,顿时便觉得自己带回了红红火火的喜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丰富多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守岁等待着午夜12点的跨年钟声的敲响。妈妈早已把丰盛的年夜饭摆上餐桌,爸爸一边吃一边把酒杯倒满,我们全家共同举杯,开怀畅饮,共叙亲情,每个人口中说着新年的祝福,吉祥的话语: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满满的一杯又一杯,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此时此刻,这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就是年味的极致。这一顿年夜饭慢慢吃到12点钟声敲响时才算告一段落,马上又进入下一高潮,各家老小都出来一起放鞭炮发旺火祈福。往年此时总是欢声笑语,鞭炮齐鸣,火树银花,整个夜空绚烂多彩,美不胜收!今年不似往年那般热闹,加之新冠疫情仍在部分地区零星出现,各地都倡导居民就地过年,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所以家里楼外安静了许多,似乎较往年少了份独有的年味。此刻手机铃声不停爆响,此起彼伏。打开手机我发现年味并未减少,人们早早地进入了网络拜年模式,一句句过年好,一声声新年快乐,一条条温情的祝福信息,一拨拨红包雨……把春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这一刻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文字里语言中形成年尾最重要的一种仪式感。 就地过年,也并不会阻断我们的情感,虽隔天涯胜若比邻,新时代下视频电话、电子信息等网络通道中不断传递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家人的关怀以及美好的追求。我觉得年对中国而言更是一种情结,蕴含着一种深厚情义的传递,一种文化礼仪的传承,更包含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共克时艰的凝聚力。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空气中弥漫着那熟悉的年味儿,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大年初一,恭贺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