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犁、耙整理后的稻田,经过几天水的涤荡、沉淀后,散泥也变紧了,变平坦了,就可以插秧了。先将水放掉,平整而细嫩的乌泥露了出来,再用有几十个木盘子的“轮子”在泥上滚动,留下规范的格子泥印,格子的长宽一般是5×6寸或6寸×6寸。大队书记常来到现场,逼迫队长按5×5寸的规格来拖格子,但只要他走后,队长就改成6×6寸的,只因为如太密,以后除草、施肥、打农药都会不习惯,并影响了进度。插得密并不会产量高,因过密会影响禾苗的通风和采光。
插秧之前有人从田基上抛秧,要抛得均匀,不密不疏,让插秧的人在完成了一只后,不用跨步,在身边就可以拿到秧苗继续插,所以抛秧的人也要有经验,并还要有好的手臂力。这些工作都准备好了,我们小孩即和哥姐、阿姨们一字排开,将捆秧的稻杆解开,哥姐们可以一手抓完一只秧,我们小孩要将一只秧分三次来抓,将多出的抛到自已前面去,插秧能手可以一排插八蔸往前赶,我一排插四蔸,弯着腰的人一个紧挨一个,每个轮子十字叉上都不能漏插。
插秧时屁股走在前面,头和手在后面,退着一步步移动,这样有利于刚插好的禾苗的稳定。抓秧的手要用大拇指和食指,从手心里的一扎秧中挤出几根来,另一只手也是用大拇指、食指加中指迅速抓住那挤出的几根,随即大拇指往上移,护住秧苗的腰部,食指和中指夹住苗的根部,伸直着往十字叉的泥里送,为了抢时间,手在分秧苗的同时,腰和胳膊也要移动,让两只手在交接秧苗完毕的同时,已到达插秧叉位处,两手从左一蔸接一蔸往右移,插完一排脚步后退,手又从右边一蔸一蔸往左移,动作连续,像一部小型插秧机。
因为腰要一直弯着,并且两只手要抓住秧把,还要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使得腰难以适应,一会后就开始痛了,如果你直接站起来,肯定有大人说你偷懒,我只能将拿秧的手肘部放到大腿上去,这样腰所承受的力量能减轻很多,但这样左手变不灵活了,右手来拿秧需“跑”多些路程,插秧速度减慢了。这样容易被相邻两边的哥姐们超前一米以上,相当于被“关”了起来,你的脚也不能随意踩了,既不能将两边的禾苗踩歪,也不能踩在自己就要插秧的十字叉上,秧苗也都被别人顺手捡起插完了,抛秧的人再补抛过来也容易砸到两边刚插下的禾苗。
一旦关上了,容易越陷越深,这样可麻烦了,所以一旦有点落后我马上奋力追赶,要将左手重又从大腿上“卸”下来,贴近泥面,腰痛也要强忍住,右手插得麻木了,换了左手继续插。右手抓秧苗还行,但左手插又不熟练,手指没有将秧蔸夹稳,插下后,秧苗插得很浅,根部还露在泥上面,变成了“烟筒垴”的形状,因为根要恢复伸直,使得禾苗打斜躺在泥里,有的甚至完全倒下,这是不合格的,一会队长来检查,发现了会骂人的,并且要返工重插,更加误事。
有的一丘田很长,半天也插不到头,心里一直在发愁,终于到岸了,又要紧接着到另一丘田去继续插,腰已经不能完全伸直了,小小少年走在田基上像一个小老头。快到中午时分,太阳更加的猛烈,因弯腰而平摆着的、只隔一层薄衣衫的后背被晒得又痒又痛了,田表面的泥水也有些烫腿,也没有一丝的凉风,刚插下去的禾苗细长叶都卷了起来。我们一直干到十二点后,几大丘田插完了,队长叫暂时收工时,才将插剩秧苗藏到豆苗下面,再回家“躲阴凉”,喝水、吃饭填饱肚子,也让腰恢复原本的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