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亦舒——《朝花夕拾》有感
从小爱看书却多是些无用之书,母亲说总是看些红火热闹,不管怎样,看完乐一乐也总算是愉悦身心,不是一无是处的,就像杨校说:“不管看什么书先读起来”。也像于叶老师一般,或许看着看着就不屑于看小说转而看些文学名著,最近在读亦舒的一本《朝花夕史》。先来说说亦舒本人,她是台湾作家倪匡的妹妹,原名倪亦舒,亦舒,曾与倪匡、金庸被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如果你没有读过她的书,有一部电视剧你一定知道---去年大火的《我的前半生》便是出自她手。里面男女主角的名字子君和涓生也是沿用了她钟爱的鲁迅《伤逝》里男女主角的名字,不仅如此,现读的《朝花夕史》也用了鲁迅散文集的名字,早年上学时最喜欢的作家便也是她,亦舒呈现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但没有为女性指明新的出路。只有彻底移除女性内心深处“依托男性”的情结,女性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她的作品虽多是创作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沿用至今也最为妥当。那时她的一部《喜宝》给初识人世的懵懂少女们无限向往,但更多的是教会该如何自爱,如何爱人,如何学会做一个从容处事气度不凡的女子,亦舒小说中主角都以白领女性为主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的作品多是在描述种种爱情,同样,在《朝花夕拾》中相信多数读者看到的是陆宜与方中信的爱情,但已为人母的我感受更多的是浓浓的亲情,陆宜因和丈夫拌嘴生气而飙车发生车祸回到了50年前,那时她的母亲(5岁)甚至外婆比她都还要小,于是在这样的相逢中经历母亲短暂童年后发现那么多属于母亲的回忆,她感悟了很多东西:不重视母亲的絮叨,对孩子的不耐烦等等,才懂得更该珍惜对母亲和对孩子的爱。这让我想起姥姥在世时,因大姨二舅三舅家皆在乌海,近在身边的只剩大舅,二姨和母亲,除了大舅家留住最多的便是二姨和母亲这里了,母亲在家中六兄妹中排行最小,却是最懂事的,照顾姥姥饮食起居细致周全,言语从不冲突,每每斟酌老人的心思也经常与我和妹妹道来,于是在这点点滴滴中,我与妹妹也感受不少,只是那时年幼,只觉母亲辛苦,现在想来,母亲身上的光环似乎更加明亮起来,现在姥姥虽过世几年,每每谈起,母亲除却思念之情未有憾事。但偶有时会听到母亲谈起二姨思念姥姥时,总哭诉说姥姥在时不该和老人稚气,顶嘴,二姨其实也是孝顺的,只是二姨自小是家里学习最好的,小时所受待遇难免不同,又遇二姨夫人性颇好,纵着二姨的性子,于是乎我这位二姨的脾气经常是收不住的。想到这里,突然觉得二姨一定很想得到电影里的月光宝盒,带她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新改写过往,她应该会释怀些吧。
其实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念头或愿望,生活也确实需要这样的幻想与期望来支撑,因为不论生活在哪个年代,生活总会有许多与梦想、渴望相悖的无奈,可人生怎会有重来的机会,未来又如何预先得知?
其实,我们只需珍惜当下生活,珍惜当下工作,珍惜身边人,珍惜身边事,珍惜今天的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