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

有幸在微信朋友圈,让我知道有一种读书叫有书共读,也让我有荣认识及了解沈从文先生,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他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让人很容易就沉浸在他笔下为世人营造的梦境之中。然而这样的他,只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不由得肃然起敬。提及沈从文先生,不得不说到《边城》,《边城》是一部小说集,他从各个角度描述了在湘西的淳朴农村生活,在我心生敬意读完《边城》这篇文章之后,便凭生出许多感叹。

我喜欢沈从文先生营造的这梦境,而又为这梦境的生活感到一种难以表达的忧郁,先生笔墨下的湘西极其写实,不同于中国传统文章里的极端,人物性格只有一到两种,而先生笔下的世界是丰富的,在直接表达的淳朴气息之中又带着一些隐伏的悲痛,温润清晰的故事线下又蕴藏着热情。在这篇小说集中我最喜欢的是《边城》这篇,翠翠和傩送两兄弟的感情线,简单而复杂,翠翠初见二老时的纯粹直爽;翠翠的单纯和灵动打动了大老和二老两兄弟,两兄弟为翠翠在碧溪蛆唱山歌为翠翠驱赶噩梦的画面;大佬对二老说的“我想告那老的,要他说一句实在话。只一句话。不成,我跟船下桃源了;成呢,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的率真,这些普通而美好的画面一次次打动在城市劳碌奔波的我们,再后来,故事随着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而落下帷幕。文末这样写道: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可以说,《边城》中的每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许明天回来”不过是孤寂中的自慰罢了。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着先生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初读《边城》一书时,书的内容似乎只是一个发生在湘西苗族异地略带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当我再次细读两遍之后,其实沈从...
    艾格白修斯阅读 523评论 0 0
  • 晚年的时候,沈从文对妻子张兆和不停的说,想要回到湘西去。湘西之于沈从文而言是心中一方宁静。而在沈从文盛年时所写就的...
    simkey阅读 1,332评论 10 32
  • 我时常在想,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她不存在利益的纠缠、人心的猜忌以及世俗丑恶的嘴脸。她只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城,住着纯...
    有酒的刘十八阅读 399评论 0 3
  • 《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写于1934年。小说充满着湘西乡土味,乡土情。书中描写的是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
    饭厅阅读 809评论 3 10
  • 破财真的能免灾吗 在八字命理中命主一般意义上的敌人就是官杀,因为官杀是克命主之物,因此官杀也就是八字命理中一般意义...
    jianyie6阅读 192评论 0 0